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明末:我靠淤泥坝和铁轨争天下 > 第28章 塬上塬下

第28章 塬上塬下

住了,看看王氏沉静的脸,又看看那半块救命的馍馍,眼泪刷地淌下来,抱着孩子就要下跪。王氏伸手扶住她,没说话,只轻轻摇了摇头。周围的流民默默看着,队伍里那种压抑的躁动和隐隐的敌意,似乎被这无声的举动,悄悄化开了一丝。沉静的力量,有时比刀枪更能安抚人心。

......

几日后,渭南县衙的钱粮师爷孙德海,果然坐着青布小轿,“应邀”到了李家塬。这人西十上下年纪,面皮白净,留着两撇鼠须,一身半新不旧的绸衫,眼神里透着股衙门里老油子特有的精明和算计。

李济生亲自在塬门外相迎,把姿态放得低低的。引着孙师爷在塬内“巡视”了一圈:枯焦的旱田,被啃得七零八落的残存庄稼,忙碌却面带菜色的流民,还有正在抢收、穗头明显小了许多的黑麦地。所见之处,皆是灾后的荒凉景象。

“孙师爷明鉴,”李济生一脸“愁苦”,“您也瞧见了,蝗神过境,颗粒无收。塬上收容这许多外乡人,每日嚼裹巨大…实在是…撑不住了!今夏的税赋,恐怕…唉!”他适时地叹了口气。

孙师爷捻着鼠须,一双小眼睛滴溜溜转着,打量着塬墙的坚固、护社队员的精悍(虽只拿着棍棒),还有远处铁坊隐约传来的叮当声。他打着官腔:“嗯…灾情确实严重…百姓受苦啊!不过李团练,你这塬上,看着…倒还齐整?流民也安置得…颇有章法?” 话里有话。

“全靠乡亲们齐心,勉强支撑罢了。”李济生谦逊道,随即话头一转,“师爷一路辛苦,塬上穷困,没什么好招待,略备薄酒粗食,还请师爷莫要嫌弃。”他将孙师爷引至主宅偏厅。

桌上早己摆好。菜是寻常的时蔬、腊肉,酒却是水晶杯盛着的琥珀色白兰地。孙师爷的眼睛,在看到那水晶杯和杯中晃动的酒液时,瞬间亮了几分。

“孙师爷,请!”李济生亲自执壶斟酒。

孙师爷端起杯子,先闻闻那醇厚馥郁的酒香,再小心啜了一口。火线般的口感滑入喉咙,他舒服地眯起了眼:“好酒!真是好酒!李团练,你这塬上,好东西不少啊!”

“乡野土酿,不值一提。”李济生陪着笑,“全仗往年风调雨顺时存下的一点家底,如今灾年,也只能拿出来换点活命粮了。”他示意了一下,栓柱端上一个盖着红布的托盘。

李济生揭开红布,里面是两匹光泽柔润的湖绸,还有一小匣打磨光滑的文冠果油肥皂,散着淡淡的草木清气。“一点土产,不成敬意。灾年艰难,税赋之事,还望师爷在县尊大人面前,多多美言,宽限些时日。若能减免一二,更是塬上塬下数万生灵的再生之德!李家塬上下,必感念师爷和县尊大人的恩典!”

孙师爷的目光在那湖绸和肥皂上流连,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光滑的绸面。他自然知道周文富那边递了黑状,按察使司衙门也透了口风。可眼前这实实在在的好处,还有这李家塬展现出的实力和…隐隐的不好惹(那坚固的塬墙和精悍的护社队),让他心里飞快地盘算着。

“唉,”孙师爷放下酒杯,做出一副为难的样子,“李团练,不是本师爷不肯帮忙。实在是…上头有风声啊!有人告到省里,说你这李家塬…私蓄甲兵,擅杀乡绅,还私造军械!这可是掉脑袋的罪名!”他紧紧盯着李济生的脸。

李济生脸上立刻露出“惊骇”和“冤屈”之色:“师爷明察!这…这纯属栽赃!天大的冤枉!”他指着窗外,“塬上这点人手,拿的都是粗笨铁叉棍棒,只为防流寇自保,哪有什么甲兵?擅杀乡绅?更是没影的事!至于私造军械…”他苦笑一声,“铁坊里叮叮当当,不过是修补些农具,打造些铁锅犁铧。这灾年,连铁料都缺,哪有余力造什么军械?定是有人见塬上收容流民,聚了些人气,眼红构陷!还请师爷务必在县尊大人面前,为我李家塬分辩一二!” 他言辞恳切,神情坦荡,将一切推得干干净净。

孙师爷捻着鼠须,沉吟不语。李济生这番说辞,他自然不全信。但李家塬的“孝敬”是实打实的,而且这塬子看着确实硌牙。上面真要动兵,也得县衙打头阵,他孙德海可不想当那送死的卒子。

“嗯…”孙师爷慢悠悠道,“李团练的难处,本师爷也看到了。这灾情核查嘛…自然要如实上报。至于那些流言蜚语…”他拖长了音调,“本师爷回去,定当在县尊大人面前,力陈李家塬安顿流民、保境安民之功!不过嘛…”他话锋一转,“这税赋之事,县尊大人也有难处…这‘核查’的文书往来,上下打点…”

“师爷放心!”李济生立刻接话,“只要能保塬上平安,度过此劫,李家塬上下,定不忘师爷的大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