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不敢冒险开棺验尸。这事就到此为止吧。你要备办好棺椁衣衾安葬她,再请高僧做八十一日水陆道场超度。到时告诉我,我要亲自参加葬礼,毕竟她管理女牢井井有条。”郭掌柜感激道:“老爷,我和她没有儿女,活着没什么意思。”狄公说:“陆陈氏的女儿陆梅兰还在你家,我做主让她认你做父亲,将来招个女婿,你晚年也有依靠。”郭掌柜激动地叩谢:“老爷是我在北州四十年见过最宽宏体贴的刺史,朱达元、陆陈氏都逃不过你的法眼,三大奇案的侦破会让你名垂青史。”
狄公却如芒在背,脸上发烫,心中酸楚——正是自己的追查才逼得郭夫人跳崖啊。郭掌柜行礼退下后,狄公坐在椅上沉思,又想起那两句诗:“飘落疑有声,蛾眉古难全。”
突然,陶甘、马荣、乔泰闯进来:“老爷!大喜!京师来了钦差,说有圣旨召您回京城加官晋爵!”狄公半信半疑,换上公服出衙参拜。两位钦差宣读圣旨:“狄仁杰忠诚坚贞,勤政爱民,政绩卓着,升任大理寺卿,正三品,赐紫袍。钦此。”狄公接过圣旨,确认不是梦,心中大喜。
钦差又说:“圣上命您五日内进京赴任,新任刺史今夜就到。”另一钦差宣布:“圣上还恩准了您三位亲随的新职:陶甘任刑部员外郎,乔泰、马荣任京师十六卫左右果毅都尉。”三人狂喜跪拜谢恩。狄公陪钦差去休息,传令中午摆宴,一为钦差接风,二贺自己升迁,三祈北州平安。宴后即刻收拾行装,鸣锣启程。
马荣三人走出衙门时,州城已是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爆竹齐鸣,全城都沉浸在欢腾的节日气氛中。
第三部 四漆屏 第二章
飞鹤旅店坐落在县城边上一条繁华的街道上,背后是一座小山岗,左侧紧挨着一家装饰华丽的大酒楼。这家旅店门面狭窄,装饰朴素,不太容易引起行人注意。但它有着独特的传统经营方式,历史悠久且声誉很高,甚至对旅客还有一定的挑选标准。
坐在柜台后面的胖掌柜递给狄公和乔泰一本厚厚的登记簿,让他们填写姓名、身份、年龄和籍贯。狄公填写的是:沈墨,福源商号牙侩,三十四岁,祖籍太原府;乔泰则填:周大,伙计,三十岁,祖籍京兆府。狄公预付了三天的房钱后,店小二领着他们来到一间陈设简朴但非常干净的房间。房间外是一个铺着整齐水青石板的大院子,沿墙栽了几株杨柳,环境十分清静。
狄公看着院子连声称赞,回头对乔泰说:“我们不如在这院子里练会儿功夫,完了洗个澡,再找家酒肆喝几盅,尝尝当地的鲜鱼嫩笋。”乔泰回应道:“老爷的主意太好了,从登州一路骑马到这里,骑了一天,两条腿都僵硬了。·s^o¢e.o\.?n^e^t/”
于是两人脱下长袍,整理好衣物。狄公让店小二拿来两根棍棒,把自己的美髯分成两绺,在脖子后面松松地系了个结,脱下帽子,提起一根棍棒就朝乔泰走去。狄公精通剑术和拳术,只是这棍棒是在乔泰的指点下最近才开始学习的。这玩意原本是拦路强盗和闲汉无赖喜欢用的,正经有头有脸的人一般都不碰,可狄公却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术,一有空闲就想耍弄几下。
而乔泰最擅长的就是棍棒之术,他投奔狄公之前正是一个拦路抢劫的强盗。一年前,狄公去蓬莱赴任途中,乔泰和他的结拜兄弟马荣在一条偏僻的路上拦住了狄公的队伍,结果狄公的威仪和气度征服了他们,他们当即弃邪归正,投到狄公手下当了贴心的亲随干办。后来跟着狄公辗转公役,也立下了不少功劳。两人偶尔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狄公也总是体恤宽容,狄公很赏识他们的心直口快和忠心义胆——这是之前的事,这里就不多说了。
这时,乔泰也提起棍棒迎上来应对,两人一来一往,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只听得棍棒互相碰撞的声音和轻微的喘气声,不一会儿,整个院子就挤满了观看的人。一个瘦长且相貌丑陋的人瞪着一只独眼看了好一会儿,才溜出院子,回身又轻轻把门掩上了——谁都没有察觉。
他们俩耍得汗流浃背才停手,把两根棍棒还给店小二,拿起衣袍就去了汤池。旅店建在山岗下,汤池正好砌在热泉的裂隙口,滚烫的泉水汩汩地流进来。他们在汤池里足足泡了一个时辰,才打起精神回到房间。
两人换好衣裤,坐下喝了口茶,房门突然开了,那个独眼瘦子窜了进来。乔泰不禁叫道:“这就是在茶馆里看见的那个无赖!”狄公冷冷地看着那张令人讨厌的脸,满脸怒容地说:“怎么不吭声就擅自闯进来?”
“只是想和你说几句话……沈先生。”
“你是做什么的,来得这么蹊跷?”
“和你一样,是个盗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