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明末:我靠淤泥坝和铁轨争天下 > 第56章 粮票定疆

第56章 粮票定疆

“供销社还有……”

轻飘飘的粮票,瞬间拥有了沉甸甸的魔力,击碎了所有疑虑!

流民营里,精壮汉子们如同找到了救命稻草,汹涌地涌向各处招工处,争抢修坝、挖塘、铺轨的活计!

有了票,就能让面黄肌瘦的妻儿吃上供销社实实在在的粮食!

商队的骡马也开始在大型供销社外聚集,管事们捏着银钱,排着长队去通宝局兑换粮票,再用这些票购买互助社产出的铁犁、铁锅、粗布甚至新酿的葡萄酒。

一条以粮票为纽带的经济命脉,在无声的流转中悄然贯通,混乱的秩序在票证的约束下渐渐生出清晰的脉络。

......

半月后,西安城兵备道衙门。

孙立良看着眼前一身青布首裰、未着官服却气势沉凝如山的李济生,脸上堆起十二分的热情笑容,亲自起身相迎:“贤弟!潼关一战,力挽狂澜,威震三秦!今日大驾光临,真令我这兵备道衙门蓬荜生辉啊!” 他刻意用了“贤弟”这极显亲近的称呼,姿态放得极低。

李济生拱手还礼,神色平静,开门见山:“孙大人谬赞,愧不敢当。今日叨扰,实有一事相商。”

他压低声音,语气沉稳,“我互助社工坊所产铁器,质地精良,尤以农具、铁锅、火炉为最。然陕地困苦,销路终究有限。听闻青海、河套蒙古诸部,牛羊丰饶,毛皮堆积,却苦无上好铁器,一口上好铁锅,可换良马数匹?”

孙立良眼皮猛地一跳,瞬间洞悉了李济生的意图——这是要走私违禁物资!他捻着胡须,故作沉吟,面露难色:“这个…贤弟有所不知,朝廷有严令,铁器出关,等同资敌,乃杀头重罪啊…”

“非军械,”李济生截断话头,眼神锐利如刀锋,“乃割草之镰,烹食之锅,牧民帐中取暖之炉。民生所需,牧民日用,何谓禁运?且…”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更低,却更具穿透力,“通宝局新发‘粮兑票’,信誉初立,流通日广。若大人能疏通榆林、宁夏等处边市关节,促成此贸易,我互助社愿以最优惠之价,专供大人指定商号足量粮票。边市贸易所得马匹、毛皮、药材,二八分账,大人占两成!此乃互通有无,利国利民,更能为大人开辟一条源源不绝、公私两便的长久财路!”

粮票!马匹!二八分账!

孙立良的心脏猛地狂跳起来,眼中贪婪的精光几乎难以掩饰。他脸上却迅速变换出纠结、为难,最终化为一声仿佛下了天大决心的长叹:“唉…贤弟心系边民疾苦,拳拳之意,实在感人肺腑!此事…虽犯朝廷忌讳,然为解边民无铁之苦,通塞上急需之有无,更为了贤弟这互助社数十万军民生计…孙某…愿担此干系,勉力一试!榆林镇、宁夏镇几处紧要关隘的守将,倒与孙某有些故旧之谊…” 他拖长了尾音,意味深长。

两人目光相碰,心照不宣地微微一笑。粮票的触角,己随着这场交易,悄然伸向了关外广袤而丰饶的草原。

……

陈石头在华州石羊河滩以铁阵碾碎张天琳主力后,未过多久,便接到了李济生新的命令。

护社军二旅旌旗南指,兵锋首入商洛山地。

商洛虽遭了流寇几番蹂躏,屋舍残破,十室九空,但山间溪流未绝,沟壑间尚存几分湿气。与赤地千里的关中平原相比,这里的旱情竟显得“温和”许多,成为陕西境内如今为数不多、尚能产出些粮食的“绿洲”。

陈石头骑在马上,望着山间梯田里稀疏却顽强生长的粟苗,疤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冷冷吐出 “剿匪”二字。

大军就地扎营,一边清剿残寇,一边协助互助社迁移灾民入商洛兴修水利,恢复生产。

护社军的蓝白旗插上了商洛的山寨,这里的粮食,将成为支撑渭北庞然大物的又一根重要血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