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明末:我靠淤泥坝和铁轨争天下 > 第26章 官差过塬

第26章 官差过塬

一转,看似关切实则继续试探:“贤弟高义,收容这许多流民,粮秣消耗…想必巨大吧?如今存粮…可还支撑得住?” 这也是他关心的点,李家塬粮多,在渭南不是秘密。

“大人明鉴!”李济生叹了口气,面露愁容,“实不相瞒,草民家中薄有田产,城中也有几间酱菜铺子,往年有些积蓄。此番流寇过境,城外田地虽遭践踏,所幸塬下淤坝护住的水浇田损失不大,塬上旱地也抢收了些豆菽。加上铺子里窖藏的周转粮食,这才勉强支撑,收容些无家可归的乡邻,每日两顿稀粥吊命,不过是尽些微薄之力,不忍见乡梓冻饿死于眼前罢了。如今存粮…唉,也是捉襟见肘,不知能撑到几时。” 他绝口不提张官堡抢粮之事,只强调自家“积蓄”和“抢收”。

王茂才点了点头,似乎接受了这个解释。他话锋再转,这次声音压得更低,带着点“好奇”和“担忧”混杂的意味:“还有一事…贤弟莫怪老哥多嘴。本官一路行来,听塬下一些流民议论,说贵堡铁坊…近来动静颇大?深更半夜喧哗,今日清晨更是…听闻一声巨响?这…不知是何缘故?可是在赶制什么紧要农具?或是…修造堡墙所需?” 他紧紧盯着李济生,这才是此行最关键、也是黄澍密信里重点提及的“私造军械”嫌疑!他必须探个虚实。

李济生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露出几分“恍然”和“不好意思”的苦笑,甚至带着点“乡下人闹笑话”的自嘲:

“哎呀!这糗事竟传到大人耳中了?让大人见笑了!实在是…丢人啊!”他摇摇头,一脸无奈,“实不相瞒,前番雹灾,毁了不少农具。流寇过境,人心惶惶,为求自保,草民便让铁坊日夜赶工,修补损毁的犁铧、锄头,也打造些粗笨的铁枪头,发给护院的青壮,吓唬吓唬小股毛贼。那些声响…”他叹了口气,“是铁坊的赵师傅,那个倔老头!性子拗得很!跟一块打废了的铁料较上了劲!反复锻打淬火,折腾了大半夜,闹出好大动静,把附近窝棚里的人都惊醒了!今早那声响,就是淬火时,铁料崩裂的动静!乡下把式,瞎鼓捣,白费了柴火力气不说,还惊扰了大人清听!草民回头定要好好责罚于他!”

王茂才半信半疑。李济生说得太自然了。但他此行是“核查”,空口无凭不行。他脸上堆起理解的笑容:“原来如此。农具乃立身之本,铁枪头防身,乱世之中,确也难免。不过贤弟啊,”他话锋一转,带着点“为你好”的语重心长,“老哥我既来了,上面又有严令,这…样子总得做一做。你看,能否让老哥我手下这位兄弟,在堡子里随便转转?主要是看看流民安置,田亩受损…哦,顺便也看看铁坊?回去也好有个交代,堵住悠悠之口。贤弟放心,就是走马观花看看,绝不给贤弟添乱!” 他指了指身侧站着的一个随从。

李济生心知肚明,这是要去“眼见为实”。他脸上笑容不变,甚至带点“坦荡”:“大人说得是!草民理解!忠叔!”

“少爷!”李忠应声道。

李济生指着王茂才的随从:“你陪着这位差官,在咱们塬上西处看看。差官想看哪里,你就带去哪里!咱们李家塬行得正坐得首,没啥不能给人看的。记住,要好生伺候,莫要怠慢!”

“是!少爷!这位差官,您请!”李忠会意,立刻躬身对那随从道,态度恭敬。

王茂才的随从看了一眼自家老爷,见王茂才微微颔首,便跟着李忠出去了。

厅内暂时只剩下王李二人。王茂才端起茶盏,慢悠悠地喝着,有一搭没一搭地和李济生聊着些渭南城里的闲话,诸如县令吴文清大人的近况、城防如何等等,气氛倒显得轻松了些。李济生也顺着话头,言语间对吴县令很是敬重。

约莫小半个时辰后,那随从跟着李忠回来了。他在王茂才耳边低语了几句。王茂才边听边点头,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只是眼神深处似乎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随即又被一种“果然如此”的释然取代。

“嗯,好。”王茂才听完,放下茶盏,站起身,脸上重新挂起那种官场式的、带着点“完成任务”轻松的笑容:“贤弟啊,遇此乱世,能保全基业,收容流亡,己是难得。田亩受损…唉,天灾人祸,非人力可抗。” 他拍了拍李济生的肩膀,语气带着几分“推心置腹”的告诫,“贤弟仁义,老哥佩服。只是这世道…树大招风啊!有些事,该收敛还是要收敛些,莫要授人以柄。老哥我回去,自会据实禀报黄大人,言明贤弟的难处与功劳。” 最后这句,算是隐晦地卖了个好,也点明了这次“核查”的源头在黄澍。

李济生脸上露出“感激”之色,深深一揖:“多谢县尊大人体恤周全!大人恩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