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承谨打开信件,仔细阅读。-求\书+帮! ?已^发_布¨最+芯?彰¨結*
信中提到,原任沧州刺史是当地官员晋升而来,萧承谨对这位长者怀有深深的敬意。他恪尽职守,一生勤俭,几乎将个人积蓄和朝廷拨发的资金都用于救助百姓。在沧州这样一个贫瘠之地,百姓的生活条件甚至比这位老刺史还要好。
不久前,沧州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大雪,不幸的是,雪压塌了部分百姓的房屋。老刺史得知消息后,不顾自己年迈体弱,立即从病榻上起身,连夜赶往现场查看。在确保百姓得到妥善安置后,他在归家途中不慎摔倒。
由于身体状况本就欠佳,这次摔倒导致老刺史骨折,病情加重,无法起身。尽管他本想忍耐病痛,但心中仍牵挂着百姓的安危。不料病情持续恶化,至今未能康复,无奈之下,他只好向京城递交了奏折。
近日,萧承谨、沈敬雪和贺洺正忙于讨论由谁来担任刺史一职。由于这项任务并不轻松,且缺乏愿意接受的官员,今日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人选。
宣恪,一个对财富和权力不感兴趣的人,曾在贫困潦倒时得到忠勇侯的援助,因此成为了忠勇侯的坚定支持者。然而,他以疼爱妻女闻名,平日里最享受的事便是处理完公务后,带着家人去郊外踏青散步,这恰恰成为了他的软肋。
由于触怒了皇帝,宣恪被“晋升”至气候严酷的沧州。.m!y.j\s,c¢h`i\n¢a^.′c`o¨m!萧承谨便利用这个机会,提议将宣恪的妻女留在京城。考虑到妻女在沧州可能会受苦,宣恪很可能不愿意带她们前往。这样一来,妻女留在京城,便成为了萧承谨对宣恪的一种牵制,迫使宣恪必须忠诚地为萧承谨效力。
他正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朝堂之上风云莫测,每日重大决策均在太和殿中作出,一旦发生重大事件,消息总是最先从这里传出。
今日也不例外,忠勇侯在太和殿长跪不起,却遭皇上冷落,其党羽宣恪为他求情,结果也被牵连,被发配至沧州,这实在是令人震惊。
消息迅速传回了忠勇侯府。
刚刚苏醒的云氏一听到这消息,便感到一阵眩晕,差点再次昏厥。幸亏侍女扑通一声跪在床前,哭着将她唤醒:“夫人,出大事了,您必须清醒过来主持大局!”
云氏艰难地坐起身,轻抚胸口,深深地喘了几口气,脸色苍白如鬼。
自从上次前往宫中向燕兰若坦白一切以来,才仅仅过去了一天一夜,却仿佛发生了无数的事情。
忠勇侯府不仅拥有自身的势力,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了萧承谨发妻——嫡皇后背后的支撑。/精*武\小,税-徃+ ~首?发-这代表着皇室与忠勇侯府的荣辱紧密相连,萧承谨必须给予忠勇侯府足够的尊重和宽容。
然而,世事难料,皇后被废,忠勇侯府的颜面被践踏,即便在宫中跪求皇上,也未能引起任何怜悯。
云氏几乎喘不过气来,婢女急忙递上一杯温水,轻拍她的后背,让她慢慢喝下。云氏这才恢复了些许力气和清醒,但脑中的念头却让她突然呛咳起来。
她咳嗽得厉害,但双眼却睁得大大的。
侯府表面上从未有过违法乱纪的行为,燕兰若又是个谨慎之人,按理说不会受到责罚。难道皇上已经得知忠勇侯府与楼兰勾结之事了吗?
她越想越感到恐惧,仿佛自己的命运悬于一线,顾不上礼节,匆忙穿上外衣,急匆匆地赶往老太太的院落。
她不顾规矩,闯入燕老太太的院落,突然推开了门。
屋内,老嬷嬷正服侍燕老太太喝药,听到声响手一颤,差点没拿稳手中的药碗。
燕老太太抬手稳住了她的手腕,从容不迫地接过药碗,一饮而尽,然后用帕子轻轻擦拭了嘴角。她这才看向自己慌张失态的儿媳,眉头紧锁:“为何如此惊慌失措?作为大家族的主母,你这样的举止合适吗?”
云氏感到颜面尽失,老太太的目光锐利如刀,她咬紧牙关说道:“母亲,侯爷在太和殿门口长跪不起,试图恳求皇上宽恕,但皇上却未予理睬,今日早朝上甚至下令流放了侯爷这一派系的人。”
燕老太太的手指微微颤抖,呼吸变得沉重:“你这是什么意思?”
面对当前的困境,云氏确实已无计可施,因此只能求助于燕老太太。
老侯爷曾是先帝的伴读,两人情同手足,他亦常与身为储君的萧承谨会面,传授武艺,可说是萧承谨众多师长之一。萧承谨年幼时常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