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再多言。
事态的发展正一步步落入萧承谨精心策划的陷阱中。
他神色如常,颔首道:“朕将调动南境的军队前往支援,并将从北方先行调拨一批粮草以应对当前局势。”
于是,计划就此敲定。
今日的早朝,众臣皆感受到了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
那些平日里与宁博远政见不合,甚至在朝堂上曾相互激烈争辩的重臣们,今日却出奇一致地站在了宁博远一边,给予他前所未有的支持。
正当众人感到些许不安之际,宁博远突然采取了行动。
作为文臣之首,丞相派系中不乏他的追随者。
宁博远在府中精心撰写信件,寄送给派系中职位最高的几位文臣,信中含蓄地透露出即将有重大行动的迹象,敦促他们迅速表明立场。
收到信件的官员们感到惊慌失措,他们回想起今日早朝时皇上的命令,南境的大部分军队已被调往边疆,不久后将开始征调粮草,皇上很可能会指派禁军中的人员负责押运。
这意味着,如果京城突发变故,即使南境有最近的兵力也难以及时回援。更何况,如果禁军中几位皇上最为倚重且能指挥禁军的将领被调离,又有谁能保卫京城呢?
在这种情况下,岂不是强者为王吗?
一些人对此感到心惊胆战,而另一些人则感到异常兴奋。
在过去的岁月里,丞相在朝堂上权势滔天,几乎一手遮天,其嚣张跋扈已非一日之寒,即便皇帝也难以对其采取有效措施。
因此,此次暗中支持宁博远的大臣数量众多。
面对那些不愿屈服的官员,宁博远并不急于求成。
如今他声势浩大,四面八方都是他的支持者,处理这些异议者对他而言易如反掌。
就在那个夜晚,那些拒绝支持宁博远的大臣家中突然遭遇了不速之客,家中的金银细软被翻得乱七八糟,却无一物被带走。
然而,家中的女眷或年幼的子女却神秘失踪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众人心知肚明,肯定是宁博远在背后操纵。
家眷被他人控制,即便几位官员心存异议,也不得不屈服于压力。
京城虽小,但消息灵通,宁博远虽行事隐秘,未留下任何痕迹,但有识之士仍能察觉到其中的蹊跷。
陆戚雪刚从凤仪宫向皇后请安完毕,返回暄林殿,芍药便从外面进来,递给她手中的两封信。
陆戚雪感到困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