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已经准备就绪,那边有人用楼兰语喊了一声“二王子”,阿史那尔回头望去,正准备离开。^1,7?n′o·v~e?l+.\c^o/m,
贺洺不知何时悄无声息地走到了他身边,突然一扬手,展开折扇遮住了他半边脸庞,尽管眼神中还带着笑意,声音却突然变得冷冽。
“无用之人,若再敢在京城放肆,陛下定会让你化作御花园的肥料。”
他以流利的楼兰语说出这番话,仿佛唯恐阿史那尔听不明白。
阿史那尔瞪大眼睛,转头望向他,满是难以置信:“你!”
沈敬雪悄无声息地站在了贺洺身旁,目光冷冽,锋芒毕露。
“二王子,是时候启程了。”
阿史那尔心中憋闷,牙齿咬得咯吱作响,但最终还是强压怒火,转身离开。
他内心更加坚定了要给萧承谨一个教训的决心。
萧承谨有意为阿史那尔火上浇油,确保宁博远的计策得以顺利执行。
他派遣的贺洺和沈敬雪均非易与之辈,激怒阿史那尔对他们来说并非难事。据说阿史那尔离开时,几乎要从马车上跳下来咬贺洺一口。
贺洺平日里对朝臣的怒气也毫不掩饰,萧承谨对他那张能将朝臣骂得晕头转向的口才深信不疑。
阿史那尔这次被激怒得不轻,一回到楼兰便直奔楼兰王而去。^天!禧·晓¨说`徃¢ *免·沸/阅?毒*萧承谨在那里的密探将整个情况详细地传了回来。
阿史那尔与楼兰王会面时,极尽巧言令色之能事,声称中原的皇帝已深陷女色无法自拔,朝政事务多由朝臣商议决定,决策往往偏颇且过于仁慈,已不复昔日的强盛。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长期处于他国的从属地位。楼兰王心怀不甘,但曾被先帝以压倒性的武力和果断的杀伐所震慑。如今,随着新朝的更替,他开始萌生了独立的念头。
对于阿史那尔的话,楼兰王并未全然相信,于是他派遣使者前去中原探查真相。
萧承谨对此乐见其成,早早地在边关散布了流言,给前来探查的使者制造了一种“中原衰落,皇帝无能”的假象。
不出所料,几天后,楼兰大军逼近边境。
边关将领紧急八百里加急送来急报,恳请朝廷提前做好准备,派遣援军。
急报送达时,吏部尚书贺洺、大理寺卿沈敬雪以及礼部尚书祝由均在御书房内。
众人心中均是稍稍松了一口气。
毕竟,整个计划还是存在一定的风险,任何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计划败露,被宁博远察觉,或者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祝由阅毕军报,询问道:“军报已至,陛下打算何时发起行动?臣等必将全力以赴,予以配合。”
萧承谨点头示意:“就定在明日早朝吧。′如~雯_徃^ /首¢发?”
“在朝中,能够对出兵事宜发表意见的重臣们,宁丞相并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去左右他们。他可能会采取一些不为人知的策略,迫使他们支持自己。”
贺洺眉头紧锁。
萧承谨却已胸有成竹。
他点头表示,“这并无大碍。宁博远最多只会挟持臣子们的家眷,但他不敢真的伤害他们。他迫使这些人与他站在同一阵线,这正合我们之意。然而,我们也必须提前告知他们,在必要时表面上仍需配合宁博远。”
贺洺恍然大悟。
次日早朝,萧承谨将军将战报公之于众。
朝野哗然。
楼兰自先帝时期起便已臣服多年,一直表现得十分顺从。然而,近期却突然出现了异动,直接威胁到了边境的安全。
萧承谨的目光缓缓扫过殿堂内的每一位臣子,语气威严地问道:“面对当前的局势,诸位爱卿有何高见?”
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圈套,楼兰多年来一直风平浪静,怎会突然对中原发起攻击?何况现在我们的军队实力雄厚,当今皇上也绝非仁慈之人,定不会轻易放过敌人。
也有人感到局势紧张,主张立即派遣援军前往边境。
宁博远抬头挺胸,在一片喧哗声中站了出来,四周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他向皇上进言:“陛下,尽管楼兰目前的举动令人费解,但防患于未然至关重要。臣建议尽快向边疆增派援军,以备不时之需。”
他一发言,几位事先与他达成共识的大臣立刻表示支持。
这些大臣都是朝廷重臣,他们的意见一出,其他人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