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克扣工钱,甚至草菅人命。矿工们敢怒不敢言。石松派来摸底的工作人员,甚至受到过隐晦的威胁。
李云龙站在一处高坡上,俯瞰着这片被疯狂掠夺、伤痕累累的土地,脸色铁青,拳头攥得咯咯作响。丁伟也紧锁眉头,语气凝重:“老李,这哪里是采矿?这是吃人!是喝血!石松要在这里建现代化矿场和深加工厂,阻力会非常大,不光是技术问题,更是要拔掉这些盘根错节的毒瘤!”
任务:淬炼与新生
当晚,在南丹县城简陋的招待所里,李云龙和丁伟与石松派来的核心团队以及当地政府中支持改革的干部召开了紧急会议。空气中弥漫着压抑和紧迫感。
李云龙传达了领导的明确指示和石松的坚定决心:“领导把这块红土地交给我们,石松亲王倾全力投资,不是为了继续掠夺和制造苦难!我们要在这里,建一座世界一流的、安全环保的现代化矿山和深加工基地!要让地下的宝藏,真正造福家乡人民,而不是滋养蛀虫和带来灾难!”
他话锋一转,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铁血:“同时,石松亲王还给了我和丁伟一个特殊任务:把当地那些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青壮年,给我组织起来!一个不落!”
他目光扫过在座的本地干部:“这些人,放任下去,就是未来的地痞流氓,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甚至可能被那些矿霸利用!我们要把他们变成建设新南丹的骨干力量!”
丁伟补充道:“我们将参照帝汶岛训练新兵的模式,成立‘南丹建设兵团’。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严格训练体能、纪律和基础技能。训练期间,管吃管住,发基本津贴。训练合格后,根据个人表现和特长,分配到即将兴建的现代化矿场、选矿厂、冶炼厂或者基建工程队,成为有稳定收入、有技术、有纪律的产业工人!这是给他们一条正路,也是给南丹的未来打基础!”
此议一出,在场的一些本地干部面露忧色又带着希望。忧的是这涉及面广,触动大;希望的是,这确实是解决当地一大顽疾、储备劳动力的良方。
序幕拉开,暗流汹涌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云龙和丁伟展现出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
南丹建设兵团: 在地方政府配合下,迅速在县城外设立营地。李云龙带来的精干随员和部分石松安保人员担任教官骨干。报名点设立后,出乎意料地踊跃——许多看不到出路的年轻人,被“管吃住、有津贴、未来有工作”的条件吸引。营地很快聚集了数百名青壮年,嘹亮的口号声和整齐的队列训练,第一次在这片充满颓废气息的土地上响起。
都安祖宅与民生工程: 工程进度在李云龙的亲自督促下加快。现代化的施工方式与传统技艺的结合,让瑶民大开眼界。小学和卫生所的奠基仪式举行,给山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南丹矿区的风暴前夜: 石松庞大的专业团队(地质、采矿、环保、安全专家)开始全面接管核心矿区的前期勘察和规划工作。同时,李云龙授意,对几个民愤极大、恶行累累的矿霸及其保护伞,开始秘密收集证据。冲突的火药味,在南丹弥漫的粉尘中悄然加重。
站在新建的南丹建设兵团营地的瞭望塔上,李云龙望着远处依旧喷吐着污浊烟尘的原始矿洞,又看看脚下训练场上那些挥汗如雨、眼神逐渐变得坚毅的年轻面孔,对身边的丁伟说:“老丁,看到没?这里埋着宝藏,也埋着血泪和祸根。我们要建的,不止是工厂矿场,更是在这片红土地上,建一个新的秩序,建一个能配得上百色起义先烈英魂的未来!南丹这出戏,才刚开场,未来…怕是比我们打过的任何一场硬仗都精彩,也凶险!” 他眼中闪烁着当年战场上才有的锐利光芒石松投入的巨资,以及他们此刻的行动,正将这片沉寂而苦难的土地,推向一个风起云涌、足以影响世界格局的未来漩涡中心。那场“2025年的惊天大案”的种子(稀土争夺、倒卖),己在1978年南丹的尘埃与汗水中悄然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