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招娣快速解释着:
“夜莺的代号是在上个月通知我的,我以为只是改了一个代号,并没有多想。”
朱沉舟抬起手腕看看手表,说:
“没时间了,你太晚回去,会引起怀疑。明天按计划去南京,不要进入基地,不然这辈子就不一定能出来。
记住,无论发生什么,保住自己最重要。”
刘招娣点点头,突然抱住朱沉舟,说:
“朱大哥,原谅我,如果我回不来……”
“你会回来的,也一定要回来。”
朱沉舟拍了拍她的肩膀,轻轻推开她,坚定地说:
“这是命令。”
两人分别后,朱沉舟立刻联系了关海平,重新部署行动计划。回到家中后,马上给左文昌发去电报。
刘招娣的事,是绝不能向组织上隐瞒的,他相信红党的胸怀能够包容这个年轻的姑娘。
电报的最后,朱沉舟为她作了担保,经过考察,她从未出卖过组织,是值得信赖的。
这次行动,朱沉舟没有准备动用太多人手。
日伪警卫人员众多,就算集结一千人,也是拦截不了运输车队的。
在客船上动手也不现实,关海平在码头监视的人发现,三艘炮舰停靠在码头,预计会随着客船一起出发。
关海平提议在客船上安放炸药,朱沉舟坚决不同意,这样的话,船上数百名无辜的乘客就会丧生。
日本人之所以用客船运输,一是因为客船吨位大,底舱放置货物方便,二来也是用这些乘客作掩护。
朱沉舟最后决定,在运输车队进入码头时,引爆预埋的炸药。
“科长,这样的话,局里未必认可。”关海平担忧的说。
“两害相权择其轻,能将其重创,延迟日军基地的建成,就是成功的。”
朱沉舟仍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不能贪功,白白去送人头。
“你考虑的也没错,那就多准备些炸药,参加行动的人越少越好,日军必会戒严,人多了,很难逃脱。”
关海平想了想,认为朱沉舟说的有道理,说:
“一共500斤炸药,够鬼子喝一壶的。行动队员只有三人,都是爆破好手,我在外围带人接应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