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晚清之帝国最强恶少 > 第123章 程序正义

第123章 程序正义

炭火盆中的木炭噼啪作响,驱散了辽东冬日的寒意,却驱不散议事厅内因“法治”二字而骤然凝聚的凝重空气。.卡`卡-暁,税/徃! ′最?欣^蟑¢劫\埂^芯^筷′

林镇东抛出的议题,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

短暂的沉默后,徐世昌这位深谙官场三昧的翰林同知,率先打破了沉寂。

他抚了抚唇上短须,脸上挂着惯常的,近乎圆融的微笑,声音平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谨慎:“都统大人高瞻远瞩,欲行法治,实乃金州万民之福。然则,‘法治’二字,包罗万象,涵盖极广。下官以为,当务之急,应择其切要者、可行者徐徐图之。

譬如整饬吏治、厘清诉讼、严惩宵小,此皆可纳入‘法治’范畴,且易于推行,见效亦快。至于根本大法、权力制衡等宏大叙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沈家本和梁敦彦,“牵涉国体,干系重大,非金州一隅所能定夺,亦非旦夕之功。不若暂且搁置,待中枢有明示,或时机更为成熟时,再行深究。此乃稳妥之道,亦可免无谓之纷扰。”

这番话,可谓将中庸之道,水晶狐狸的本性发挥到了极致。

原时空中的官场不倒翁,可绝非浪得虚名,在大是大非面前急流勇退,又能辗转腾挪与各派系之间调和,这手本事看来在翰林院就己经练出来了。

徐世昌既肯定了法治的方向,又巧妙地回避了最核心、最敏感的权力制衡问题,将“法治”的内涵压缩在“吏治清明”和“治安良好”的层面,充满了模棱两可的官场智慧。

梁敦彦闻言,眉头微蹙。

这位留美幼童深受西方宪政思想熏陶,显然无法认同徐世昌的“稳妥”。

他整理了一下西式外套的领口,声音清朗而坚定:“徐大人所言,固有其理。然则,法治之精髓,非仅在于惩奸除恶、整肃吏治。其根本,在于以宪法为圭臬,界定权力之边界,保障民权之基础!

若无一部明确之根本大法,厘清君主、政府、议会、司法之权责关系,则所谓‘法治’,终将沦为‘人治’之工具,权柄操于一人或一部之手,可放亦可收,可兴亦可废!

金州欲行新政,开新局,当有开创之勇气!不若借此试点之机,尝试草拟一部《金州约法》,将都统衙门、抚民厅之权责、司法之独立、民权之保障,以条文形式固定下来,昭告天下,以为金州万民共同遵守之根本准则!此乃长治久安之基!”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激情和对宪政精神的执着。.5/2¢0-s,s¢w..¢c`o/m·

梁敦彦的话音刚落,沈家本那双深邃的眼睛便亮了起来。

他微微颔首,表示对梁敦彦强调“根本大法”的认同,但随即话锋一转,带着法学家特有的严谨与冷峻:“梁先生所言宪政精神,乃法治之终极追求,沈某深以为然。然则,”

他看向林镇东,语气凝重,“饭需一口口吃,路需一步步走。在根本大法尚属渺茫之际,法治之基石,首在于执法之严格与程序之正义!若无此二者,纵有良法美意,亦成空文!”

他站起身,走到厅中,仿佛在审视一个无形的法庭:“大清之司法积弊,沈某深有体会!

其一,有法不依!律例条文束之高阁,审案断狱全凭主官好恶、人情关系!

其二,程序混乱!缉拿无凭,审讯无规,判决无据!屈打成招,草菅人命者比比皆是!

其三,司法依附行政!地方官即是审判官,权柄集于一身,何谈公正?

其西,胥吏弄权!讼棍横行,上下其手,律法沦为敲诈勒索之工具!”

他越说越激动,声音带着沉痛:“法治,法治!首要者,乃是治吏!是治那些手握司法权柄却玩法弄权之吏!是治那些视律法如无物、凭一己之私断人生死之吏!

是治那些依附权贵、鱼肉百姓之胥吏讼棍!若不能将此辈纳入律法之牢笼,使其行必有据,断必依法,违必受惩,则一切宏论,皆为空中楼阁!程序正义,乃实体正义之保障!无程序之公正,则无结果之公正可言!”

沈家本的话语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他首指当下司法最黑暗、最亟需改革的痛点——执法者的无法无天。·幻?想-姬+ /首·发^

林镇东端坐主位,手指无意识地轻叩着紫檀木的扶手,将三人的观点尽收耳中。

徐世昌的稳妥是官场生存的智慧,梁敦彦的宪政是理想的光芒,沈家本的“治吏”与“程序”则是刺向现实脓疮的利刃。

他深知,梁敦彦所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