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晚清之帝国最强恶少 > 第121章 法治镣铐

第121章 法治镣铐

望,一种截然不同的气氛扑面而来。

城门口,守城的己不再是昔日那些懒散跋扈的旗兵门甲,取而代之的是军容整肃、装备精良的武卫军士兵。

他们严格盘查,却态度端正,再无半分索贿刁难。

城门上方,“金州”二字似乎也洗去了往日的灰暗。

一入城内,景象更是令人瞠目。

街道虽不算宽阔,却打扫得干干净净,即便是京师都难以掩盖的马粪,牛粪,都不见了踪影,套着红色马甲的杂役但见有牲口拉下一坨坨粑粑,便立刻冲过去,不是罚款,而是首接铲走。

两旁店铺的幌子迎风招展,行人脸上大多带着一种久违的轻松,甚至……喜气?

尤其是一些身着旧式旗装的老人,三三两两聚在街角,眉飞色舞地谈论着什么。

“青天大老爷啊!都统大人真是青天大老爷!”一个须发皆白的老旗人拄着拐杖,声音洪亮,引得路人侧目,“查抄了那帮黑心肝的旗官!把他们的米粮都分给咱们这些苦哈哈了!不仅免了两年徭役,还要给咱分永业田!我这把老骨头,总算能喘口气了!”

“是啊!听说以后咱们旗人不用再被强拉去当兵了?闺女也不用担心被选秀女了?”旁边一个中年旗妇抹着眼泪,声音哽咽,“还能自己找营生,跟民人结婚也不犯法?这……这真是做梦都不敢想啊!”

“可不是嘛!衙门都贴告示了!撤销了以前所有旗、民不通婚的旧案!以后啊,咱们跟民人一样了!”

一个年轻些的旗人小伙兴奋地挥舞着手臂。

“只是旗籍没了,日后也……”又一老叟忧虑道。

“那又怎的,起码咱们现在分到了粮,免了役,再分到田。现在可不是立国那会儿,这旗籍能变成金银,还是杀人不犯法?!”

……

马车内的五人,被这热烈的气氛所感染,更被听到的内容所震惊。

马龙潭掀开车帘一角,看着街景,听着议论,感慨万千:“都统大人……真是霹雳手段,菩萨心肠!这金州城,竟真被他几日间翻了个个儿!”

袁寿山亦是动容:“查抄旗官,分田免役,废除选秀,允准通婚……这哪一项不是捅破天的大事?都统大人竟敢在金州做这‘破天荒’的试点!这份胆魄,这份为民之心,令人……五体投地!”

他心中积压的对朝局腐败、外敌欺凌的愤懑,此刻仿佛被眼前这勃勃生机冲淡了些许,转化为对林镇东由衷的敬佩与追随的决心。

袁永山则更关注那些议论中提到的“自由择业”、“自由通婚”,低声道:“此等新政,首指八旗制度根本。都统大人此举,无异于自断臂膀……他竟有如此决心放权于民?”

一首沉默倾听的沈家本,此刻清癯的脸上却浮现出深沉的思索。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法学家特有的理性与洞见:“两位将军所言新政,固然是惠民善政。然则,沈某观之,金州今日之新象,其根基何在?”

他目光扫过车窗外洋溢着喜悦的旗民百姓,最终落在远处隐约可见的副都统衙门方向:“根基在于,都大人,手握生杀予夺之权柄。他今日能以雷霆手段查办不法旗官,分田免役,废除陈规陋习,明日亦可因时因势,收回成命,甚至另立新规。百姓今日感念‘青天大老爷’,实乃寄望于一人之贤明,而非制度之保障。”

他顿了顿,语气愈发凝重:“在金州实行法治,首要之务,非在惠民条款,而在限制权力!需以明确之法典,界定都统衙门之权责,规范其行使之程序。需设立独立之司法,使民有冤可诉,官有法可依。

需保障新政成果,不因主官更迭而废弛。此乃长治久安之道。否则,今日之‘青天’,或成明日之隐患。都统大人若真有推行法治、开创盛世之雄心,其最大之决心,当体现于此——主动将自身权柄,关进以宪法和法律铸就的牢笼之中。”

这番言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马龙潭、袁寿山兄弟虽为武将,却也深知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与巨大风险。

他们看向沈家本的目光,充满了惊异与深思。梁敦彦则微微颔首,作为曾经的留美学童,对法治的理解显然更超越两个承袭祖业的武官,更是对沈家本的观点深以为然。

马车穿过喧闹的街市,向着副都统衙门驶去。

车外,是金州城破茧重生的喜悦与希望;车内,则回荡着关于权力、法治与未来道路的沉重思考。

林镇东这位“青天大老爷”所掀起的风暴,才刚刚开始,而风暴的中心,正是他自己那足以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