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晚清之帝国最强恶少 > 第121章 法治镣铐

第121章 法治镣铐

大连湾的寒风裹挟着咸腥气息,吹拂着略显简陋却生机勃勃的码头。?武.4*墈_书, ~首*发+

又一艘来自天津的客货轮拉响悠长的汽笛,缓缓停靠在崭新修葺延伸至大海之中的水泥码头旁。

早己等候多时的码头力工们如同嗅到猎物的狼群,呼啦一声涌上前去,准备卸下船舱里的货物。

客舱门开启,几名风尘仆仆的乘客走下舷梯。

为首一人约莫三十岁来岁,面庞方正,蓄着精心打理的长须,气度沉稳中带着行伍世家特有的英武。

此人正是袭爵云骑尉的首隶庆云人马龙潭。

他捋了捋被海风吹乱的胡须,目光扫过眼前繁忙的景象——虽远不及天津卫的繁华喧嚣,却处处透着一种破土而出的活力,不禁对身旁一位身材魁梧、目光炯炯的同伴道:“寿山老弟,这金州景象,可真是出乎意料啊!你久在关外,可曾见过此地旧貌?”

被称作寿山老弟的,正是吉林将军富明阿之子袁寿山。

他同样难掩惊异,摇头操着一口地道东北口音:“马兄,我虽久居关外,却多在吉林。金州此地,素闻乃弹丸之地,海防吃紧,丘陵遍布,耕地稀少,向来以贫瘠困苦著称。

何曾想今日竟有这般气象!都统大人手段通天,显是早有绸缪,否则岂能甫一上任,便让这荒滩海隅焕发如此生机?”

“正是此理!”马龙潭重重点头,眼中满是钦佩,“都统大人运筹帷幄,实非我等凡俗可比!想想咱们这些年,在洋人身上吃了多少哑巴亏?唯有都统大人,在上海能雷厉风行夺回金融命脉,在东洋间谍案中更是智计百出,硬生生逼得小日本割肉放血!

放眼大清,谁人可及?可恨朝中那帮尸位素餐的腐儒,竟将都统大人拼死争来的租界拱手相让,简首是误国误民,罪不容诛!”他越说越激动,胸中积郁的愤懑几乎要喷薄而出。`狐^恋¨蚊,穴\ ~蕞.歆*漳`节*更!鑫!快^

袁寿山亦是面沉如水,扼腕叹息:“是啊!听闻都统大人当初谈判,开出的条件是五千万两赔款外加数个租界!若有此巨资注入,我大清财政何至于如此捉襟见肘?那些鼠目寸光之辈,坏我大事!”他身后的胞弟袁永山亦是愤然点头,紧握双拳。

三人带着简单的行囊,快步走向挂着“东海关金州分关”牌子的站房。

门前,一名身着崭新青灰色军装的新军排长曹锟正带着士兵,在一张简易木桌前一丝不苟地查验路引、登记行人。

曹锟接过马龙潭递上的兵部公文,看到那鲜红的兵部大印,神色一肃:“兵部举荐来投军的?”

“正是!”马龙潭拱手道,“敢问都统大人可在港内?”

“司令在金州城。”曹锟回答得干脆利落。

“司令?”马龙潭与袁氏兄弟俱是一愣。

曹锟立刻解释道:“都统大人为统一辽东混乱军务,新设‘金州警备司令部’,统筹海陆两军。按新军《内务条例》,无论海陆,同僚皆称战友,上官皆称职务,不称‘大人’。面见上官,一律行新式军礼。此乃条例之首规。”

他话语间带着一股新军特有的干练与自豪。

马龙潭三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震撼与叹服。

这气象,这规矩,与淮军、湘军乃至旧式绿营的暮气沉沉截然不同,果然是一支脱胎换骨的新军!

收好文书,三人正欲离开,曹锟却叫住了他们:“三位且慢!”

“排长还有何吩咐?”

“三位若要去金州城,可与这两位从上海来的先生同行,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曹锟说着,转身从海关站房内请出两人。一人身着剪裁合体的西式呢绒大衣,身形瘦高,气质儒雅;另一人则穿着洗得发白、略显陈旧的棉布长袍,面容清癯,眼神深邃。*x/s~h·b-o?o!k/.\c?o-m′

“梁先生,沈先生,这三位是兵部举荐来投军的军官,不如一同前往金州?”

“也好。”那位西式装扮的梁先生颔首应允。

马龙潭三人一见此人,立刻猜出应是曾在江南钦差行辕担任幕僚的梁敦彦,赶忙上前见礼。

另一位身着旧棉袍的先生则拱了拱手,声音平和:“在下湖州沈家本。”

马龙潭等人虽未闻其名,亦恭敬回礼。

在曹锟的安排下,五人同乘一辆宽敞的马车,沿着新修的土路,向金州城驶去。

马车驶离港口区域,道路两旁渐渐显露出辽东冬日的萧瑟。

然而,随着金州城垣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