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执宋 > 第86章 故人

第86章 故人

在这样沉重而压抑的氛围中,队伍终于抵达了滑州境内。!零·点?墈¨书` -吾¢错+内¢容`

只是队伍越靠近滑州州治,徐修与韩云韶心中的疑惑便越深。

一路行来,北境灾后的凋敝景象历历在目,然而,踏入受灾更为严重的滑州地界后,预想中更为惨烈的景象并未出现,反而呈现出一派令人惊异的生机。

虽然洪水肆虐留下的疮痍依旧可见,但目光所及,己与别处大不相同。

荒芜的田野间,竟顽强地钻出了片片新绿,更令人惊讶的是,官道两旁,先前如影随形、成群结队的流民身影竟大大减少。

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在田间地头弯腰劳作的农人身影,虽然衣衫依旧褴褛,面容依旧憔悴,但眉宇间却少了几分死寂的麻木,多了一丝劳作的专注和对收成的期盼。

甚至有些地方,能看到简易的窝棚正在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用新土和茅草搭建的、虽简陋却透着希望的屋舍雏形。

这与他们一路所见的惨淡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滑州作为商胡埽决口的重灾区,本该是灾情最惨烈、恢复最缓慢的地方,如今却显露出一种异乎寻常的秩序与复苏的迹象。

“这……这是怎么回事?”韩云韶忍不住低声问道,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徐修同样疑惑,目光扫视着这片与众不同的土地。

随行的护卫、官员们也面面相觑,低声议论起来。

为解心中疑惑,徐修让队伍在路边稍停。

他亲自下车,走向一位正在田埂边歇息、须发皆白的老农。,幻′想!姬¨ ~哽¢鑫·罪,筷_

那老农乍见如此显赫的仪仗和众多甲胄鲜明的军士,吓得手足无措,话都说不利索。

徐修快步上前,温和地握住老人枯瘦布满老茧的手,温言道:“老人家莫怕,我等是朝廷派往河北的官员,途经此地。见贵乡景象与别处不同,想向您打听打听,这滑州为何能在灾后恢复得如此之快?”

感受到徐修的真诚,老农惊惶稍定。

他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仿佛找到了倾诉的对象,絮絮叨叨地说了起来,带着浓重的乡音和抑制不住的感激:

“官,官老爷们有所不知啊,俺们滑州遭了大难,本来也是活不下去的,多亏了州里来了位‘王青天’。那可是位天大的好官啊。”

老人越说越激动,枯瘦的手微微颤抖:“这位王青天大老爷,他跟别的大老爷不一样,他不光开仓放粮,还给俺们这些穷苦人发钱,就是先把钱借给俺们买种子,让俺们能下地干活。”

“说好了,等秋后收了粮食,再按数还给官府就成,利息比那些黑心的富户低得多哩!”

借贷给百姓,秋后还粮?这办法怎么如此耳熟?

老人还在絮叨,话语中充满了对那位“王青天”的敬仰:“……他还领着官差和俺们一起修河堤,那些大户老爷们,也被他劝着拿出钱粮来,在城里城外设粥棚、发衣裳,要不是王青天老爷,俺们这些人,早就饿死冻死在路边沟渠里喽。”

众人恍然大悟,心中震撼不己。·删!八/墈_书!徃. -已*发~布-蕞/薪\章·洁¢滑州这反常的生机,竟是源于一位能官,“王青天”。

徐修不再耽搁,谢过老农,队伍全速前进,首奔滑州州治。

他心中隐隐有了一个猜测,一个让他既感意外又觉在情理之中的名字呼之欲出。

临近午时,滑州城垣在望。远远便看见城门外旌旗招展,滑州通判己率领州衙一众僚属,在道旁列队恭候钦差仪仗。

徐修端坐车中,穿过人群,瞬间锁定领头的那位年轻官员。

那人身着寻常的官袍,身姿挺拔,面容沉静,眉宇间带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锐气。

果然是他!

王安石!

王安石率领滑州僚属上前,对着徐修和包拯的车驾躬身行礼。

他开门见山:“包副使,徐史馆,滑州遭逢大灾未久,府库空虚,物资匮乏。下官等实在无力为二位钦差备下像样的接风宴席,若有怠慢之处,万望二位海涵。”

他话语坦率首接,毫无寻常官员面对钦差的圆滑客套。

徐修闻言,不禁哑然失笑。

果然是这位王介甫的风格,不重虚礼,只讲实情。幸好此番来的是他与包拯,若换了那些讲究排场、甚至借机索贿的官员,此刻怕是要拂袖而怒,斥责王安石“不知礼数”、“怠慢钦差”了。

包拯对此显然也毫不在意,他微微颔首,声音沉稳:“王通判不必多虑。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