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为自己,更是给追随他的将士和民众一个交代!
他们不能再一首以梁山军、梁山人的身份存在。_狐`恋_蚊-穴/ `首′发/
他们需要一个国家,一个值得认同、引以为豪的国度!
于是,萧尘走出城楼,来到城外。
望着宛如仙境般的城镇中心,与白瑞明对视片刻,白瑞明坚定地点了点头。
这表明梁山上下都被禁军严密监控,除了系统相关人员外,无人能见此景。
随即,萧尘伸手向城镇中心探去。
下一瞬,仿佛奇迹降临,那宛如仙境般的城镇中心骤然缩小。
空间波动起伏,之前凭空生成的空间迅速消弭不见。
最终,城镇中心化作巴掌大小的模型,落入萧尘手中,被他牢牢握住。
“出发吧。
”
随手将模型收入怀中,萧尘转身上路。
在文臣武将们的簇拥和近卫营的护卫下,离开梁山,来到梁山码头。
回望一眼沉寂无声的梁山,萧尘步入龙舟。
龙舟启航,朝北方驶去,渐渐远离梁山。
随着距离拉远,梁山的身影变得模糊不清。
忽然,萧尘听见从梁山传来似山崩海啸般的声音,夹杂着哭腔:
“圣人……”
梁山的万民齐声高呼圣人。
就像当年看到亩产五百斤时一样。
却又有所不同。
往昔,梁山万民视他为神迹,奉他为圣人。!k\u?a`i+d+u·x?s?./n·e′t~
如今,他前往燕京,便是要成为真正的圣人!
带着些许回忆,龙舟一路抵达梁山泊北岸的郓州码头。
踏上陆地,萧尘顿觉脚下扎根,无穷力量自大地涌入全身。
这片土地,属于他!
脑海中自然浮现麾下将士攻破梁山泊、击溃宋军、登陆后占领郓州济州的情景。
乘坐战车,于万余禁军的护送下,一路向北疾驰。
沿途所见,尽是无边无际的田野。
在资料中,他只了解治下有多少田亩。
如今亲临此地,方知每一亩田地的意义。
从郓州北上河北,途经沧州、津门,终至燕京。
萧尘见到心中所想的一切。
也深切明白治下州府的真实状况。
虽谈不上特别优秀,但也并不差。
唯一确定的是,田地广袤,粮草充足,百姓皆能温饱。
这便足矣!
踏入燕京城,拜见完文武百官后,萧尘首抵城中核心。
西周是广袤的空地,他从中取出城镇中心,置于正中。
瞬间,空间波动,占地数千亩的城镇中心稳居燕京中央。
梁山军完成迁都,从梁山迁至燕京!
“随我进入。
”
萧尘微微一笑,当先而行,带领群臣步入城镇中心。*珊¢叭/墈¢书,惘+ ′勉·沸/岳`独?
自此,这里被称为**。
迁都并不等于万事大吉,反而后续事务更加繁琐且重要。
建国并非仅是确立国号、即位便告完成。
在建制之初,首要任务是明确国体,即军政体制。
萧尘闭门沉思,反复权衡,思考如何构建理想的国家与体制。
可供借鉴的历史案例浩如烟海,上下数百年间皆可参考。
但现实中决策远非网络争论那般轻松。
他需考量:何种体制适合自身?
如何在不破坏现有格局的前提下保护自身权益?
还需兼顾长远发展,尤其关乎后代。
反复斟酌后,结合当前形势,萧尘意识到:
不宜过于幻想或理想化,应立足现实。
那么现实如何?
现实表明:
梁山军执政必须有一位君主。
而君主有虚实之别。
虚君如赵宋,为维系赵氏统治,宣称与士人共同治理天下。
这样的帝王,毋庸置疑,无法驾驭朝纲。
整日充斥着无休止的退让与屈服。
赵宋王朝的懦弱与衰败,自根基便己奠定。
真正的帝王典范,是汉唐时期的诸多英主,以及后来大明开国的洪武皇帝朱元璋。
他们能够堂而皇之地宣称“朕即国家”,其意念主导着国家的方向。
萧尘立志成为这样的帝王,甚至要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