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水浒:三千大雪龙骑踏山河 > 第50章 扫盲

第50章 扫盲

除了铸币和铸币税,金融体系还包括存贷款业务。^薪/丸` . ?榊`栈- ¨哽·欣?嶵^快?

这项业务同样利润丰厚,更重要的是,在需要激励民众参与时,掌握全体居民的存款,实际上是在增强控制力,这是一种内部的资源积累方式。

而在需要集中资源完成重大任务时,则可以通过大量印钞和超发货币,以隐秘的方式调动人力物力。

目前梁山军尚未到达这一阶段,但基本工作仍需进行,为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这也是萧尘强化对领地控制的重要举措之一。

打造梁山军队专属的货币,设立银行吸纳储户,目标是发行纸币以替代传统金属货币。

这一过程需要时间逐步推进,无法一蹴而就。

即便仅是铸造金属货币,也能带来显著收益。

明确金融业发展方向后,萧尘立即着手构建完整的金融系统。

首要任务是成立铸币厂,大量生产铜币和银币。

紧接着,在梁山的贸易区域开设银行,启动货币兑换服务,将梁山自产的货币推向市场。

然而,这项工作必须强制推行。

依靠南北商人的自发接受是不现实的,必须通过行政手段确保他们使用。

在这些商人看来,梁山军被大宋重重围困,毫无发展壮大之势。

他们认为,一旦朝廷大军介入,梁山必将覆灭。

因此,让这些商人主动认可梁山货币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此,萧尘果断颁布政策:凡在梁山进行交易,必须统一使用梁山货币。¨卡¨卡/小+说-徃· ′追_最?鑫`彰.节*

无论是港口税费、货物交易税,还是食宿、商铺租金等费用,都必须以梁山货币支付。

在这种高压之下,南北商人不得不兑换大量铜钱、白银乃至黄金,换取梁山货币。

不仅如此,萧尘还规定,梁山出口的商品只能用本地产的货币结算,进口物资同样如此。

通过这些措施,逼迫商人不得不采用梁山货币。

之后,他又顺势推出了无记名的铜票、银票等票据工具。

这些票据并未采取强制推广的方式,而是逐渐融入商业活动中。

梁山采用了一种自愿参与的模式迅速推广货币经济。

由于携带铜币和银币交易非常不便,尤其是大宗货物买卖时,南北方商人间的交易往往涉及成船的货物。

每次交易所需的铜币数量巨大,只能用箩筐装运。

因此,在梁山内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不记名的铜票或银票进行交易。

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商人觉得兑换金属货币太繁琐,选择不将纸票换成实物货币,而是首接留在梁山存储。

当这些商人满载工业品离开时,赚取的利润首接存入梁山银行。

这使得梁山不仅建立了成熟的货币流通系统,还积累了大量的金银铜等贵金属储备,这些都是通过商人的存入实现的。

对萧尘来说,这一系列变化显著提升了梁山的整体财富水平。`欣¢纨_夲/鰰~占+ ¢首~发*

同时,他逐步减少对领民的实物供给,转而通过发放铜币和银币的形式支付报酬,以此推动货币经济在领地内的普及。

随着时间推移,梁山的货币逐渐进入市场流通,存量充足,标志着领地金融体系初步成型。

然而,要成为真正的金融中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要任务是确保所有人都相信梁山政权的持久性。

这一目标限制了金融业的快速发展。

现阶段,领地的重点仍是完善金融基础架构,而非大规模扩张。

即便如此,金融体系的构建己经极大提高了领地对资源的管理和配置效率。

金融体系建成后,萧尘将目光投向了教育领域。

教育的重要性无需多言。

缺乏远见的势力可能会忽视教育投入,认为这是资源的浪费。

但对于有抱负的人来说,教育是长远发展的基石。

萧尘深知自己身处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

这是一个异族崛起、汉人屡失良机的时期。

先是契丹的大辽称雄北方,接着女真大金在辽东兴起。

再往后,蒙古强势登场,其铁骑几乎征服全球。

这片神州大地,自北宋起便似陷入诅咒般频繁受创,多次陷入低谷。

究其根源,还是生存空间与土地资源的局限。

这种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