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子夜异闻 > 第57章 精变

第57章 精变

顿,浑浊却清亮的眼睛瞬间锐利如鹰隼,死死盯住了张家那扇紧闭的院门。他眉头紧锁,掐指默算片刻,脸色变得异常凝重,喃喃道:“好重的怨戾之气!纠缠盘绕,几成死结!再不解开,这一家……怕是要绝户了!”

他不再犹豫,上前几步,举起竹竿,用那兀自震颤不休的黄铜铃铛,对着张家院门不轻不重地敲了三下。

“笃、笃、笃。”

院门吱呀一声开了条缝,露出张刘氏憔悴惊惶的脸:“谁啊?”

老道士打了个稽首,声音平和却带着穿透力:“无量天尊。贫道路过宝宅,闻得宅中隐有金铁哀鸣、幼兽悲泣之声,怨气郁结,恐伤生人气运。特来叨扰,或可化解一二。”

张刘氏一听“怨气”、“悲泣”,又见老道士仙风道骨,想到家中变故和那把邪门的破伞,顿时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也顾不得真假,连忙将老道士让进院中,又去喊蹲在门口发呆的栓柱和屋里抽闷烟的张大膀子。

老道士一进院门,目光便如探照灯般扫过整个院子。当他视线落在灶房那扇紧闭的门上时,眉头锁得更紧,手中黄铜铃铛竟再次不受控制地剧烈震颤起来,发出刺耳的嗡鸣!

“道长!您……您看出啥了?”张刘氏声音发颤。

老道士没答话,径直走到灶房门口,却不进去。他解下背上的黄布包袱,取出一个巴掌大的紫铜香炉,三支细长的安魂香,还有一小包暗红色的粉末。他让张刘氏取来一碗清水,将那暗红粉末(朱砂)调入水中,以指蘸取,在灶房门楣、门槛和两侧门框上,画下几道繁复古奥的赤红符咒。

符咒画成,老道士点燃安魂香,插入紫铜炉中。青烟袅袅升起,带着一股奇异的草木清香,并不浓郁,却瞬间驱散了灶房附近那股若有若无的阴冷气息。他盘膝坐在灶房门外,闭目凝神,口中开始诵念艰涩深奥的经文。那经文声不高,却仿佛蕴含着某种安抚人心的力量,随着安魂香的青烟,丝丝缕缕地渗入灶房之中。

诵经声持续了约莫一炷香时间。老道士缓缓睁开眼,目光澄澈,看向一直痴痴呆呆被张刘氏按在旁边的栓柱,温声道:“孩子,莫怕。告诉贫道,那晚避雨的‘金锁’,可曾对你说过什么?做过什么?你送走‘金豆儿’时,它又如何?”

栓柱原本空洞的眼神,在接触到老道士温和的目光和闻到那安魂香的清气后,似乎有了一丝微弱的波动。他嘴唇嗫嚅了几下,断断续续、语无伦次地,将那晚金锁避雨、喝汤、抱着破伞,以及后来在灶灰里看到金豆儿抱着伞柄睡觉的事,颠三倒四地说了出来。说到最后,他指着灶房角落,呜呜哭了起来:“伞……爹砍了……金豆儿……流血……死了……”

张大膀子在一旁听着,脸色一阵红一阵白,额头青筋跳动,拳头捏得死紧。

老道士听完,长叹一声,目光扫过脸色难看的张大膀子夫妇,又落回那紧闭的灶房门上,仿佛能穿透门板,看到里面残留的景象。

“痴儿……痴儿啊!”老道士摇头叹息,声音里充满了悲悯,“那黄鼬崽子,灵智初开,不通人伦,却最是记情。你家小子救它一窝性命,它便认定了这段因果。山中精怪,心思单纯如赤子。它见你家小子心善,又见你们将它弃于山野,懵懂之中,只道是你们嫌它无用,不肯收留。那破伞,不过是它栖身的一处临时‘躯壳’,如同寄居蟹寻到了螺壳。”

“它化形少年‘金锁’前来,非是作祟,实乃报恩心切,却又不知如何自处。避雨是借口,送伞……”老道士顿了顿,看向院中飘洒的雨丝,“恐怕也是它一片懵懂心意。精怪感天地之气,知风雨将至,它寻来破伞,或许只是想为曾给它暖汤喝的‘恩人’挡一挡风雨。至于偷食……”老道士苦笑一声,“幼兽饥饿,灵智未开,循着气味本能觅食,何尝懂得人间的规矩与‘偷’?它只知此处曾给过它温暖和食物。”

“你们视它为妖邪,惧它、疑它、最后……杀它。”老道士的目光如电,刺得张大膀子低下头去,“它灵魄初凝,受此重创,怨戾之气自然郁结于此。这怨气不散,缠绕宅院,伤及无辜生魂,最先遭殃的,便是与它因果最深、心性纯良却受惊过度的孩子!”他指了指痴痴呆呆的栓柱。

张大膀子夫妇听得目瞪口呆,冷汗涔涔而下。原来家里这些祸事,这压得人喘不过气的阴冷,儿子突发的痴傻,竟都是源于自己恩将仇报、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刀!

“道长!救救我们!救救我儿子吧!”张刘氏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涕泪横流。张大膀子也红了眼眶,对着老道士深深作揖。

“解铃还须系铃人。”老道士扶起张刘氏,神色肃然,“怨气源头,在那枉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