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穿越九世,谁敢挡我川军王 > 第227章 说他没野心? 谁信呐!

第227章 说他没野心? 谁信呐!

从 12月 1日开始,西门子、克虏伯、拜耳等一众德国企业的设备和人员,便陆续踏上了西川的土地。\卡,卡-小¨税′罔+ `已^发_布?罪′薪`漳!截-

顾博睿带着几位副省长,领着省政府的人,全扑到了各个规划好的产业园区。

他们在现场办公,指挥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对接工厂建设等事宜,忙得脚不沾地。

此时的西川,除了铁路建设搞得热火朝天,以成都和重庆为中轴线的成渝工业经济圈里,各产业园区也热闹起来。

铁路施工设备、产业园施工设备接连进场,工地上机器轰鸣,工人们干劲十足,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西门子公司的人也没闲着。他们一边在各个产业园里忙着建工厂,另一边还派了一拨人跑到西川的几条主要支流上,忙着给水电站做最终的定位勘测。

为了攻克秦渊提出的多电站并网输电技术难题,他们不光邀请了美国等几个国家的同行,甚至把尼古拉?特斯拉和爱迪生这样的电力大咖都请来了。

秦渊一听说这两位大神到了西川,心里不禁琢磨:看来西川这是要跳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时代,首接迈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时代了。

再看成都新落成的“华夏科学院”,虽说还有些简陋,却己经聚起了五百多位各行各业的科研人员。·w*o*d*e_s,h!u-c/h?e+n?g,.!n*e^t\

这些人里,既有留学归国的英才,也有影渊从华夏大地上搜罗来的本土才俊。

秦渊让他们跟各国的技术专家一块儿,专攻建设中的各种技术难题。

西川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建设,让这些科研人员深受震撼,一个个都全身心扑了进去。

他们一边学习德国的先进技术,一边发挥自己的才智为西川添砖加瓦。

身为勤劳智慧的华夏子孙,他们很快就成了各项工作里的技术核心,有时候甚至能提出比德国专家更有建设性的建议。

因为眼下西川和德国关系友好,两边的专家相处得十分投缘,不少人还成了知己。

这其实是秦渊有意安排的,他盼着西川的初步建设完成后,这些来自德国和其他国家的专家能继续留在西川。

他甚至早就在华夏科学院给他们留好了位置,只是最后能有多少外国专家愿意留下,他也说不准。

那些资深的外国技术人员身边,也总围着西川安排的技术人员。

一来二去,他们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如今在西川,不管是专家还是技术人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华复兴会会员。·E¨Z\小!税?王! _哽/歆_罪?筷/

留住这些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是中华复兴会交给他们的历史使命。

当然,能比这些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更专业,才是他们真正的骄傲。

华夏科学院下属的武器装备研究院,现在由刘庆恩牵头负责,院里这阵子忙得脚不沾地。

之前设计出来的半自动步枪、机枪、迫击炮、火炮这几款新家伙,己经试产了一批用于实验,正根据试射情况一点点打磨改进。

按照计划,内江的步枪生产线年底完成安装调试后,就能小批量生产半自动步枪,先给特种部队换上。

不过这批生产线原本是造毛瑟步枪的,要生产半自动步枪还得做些改动。

为了不耽误毛瑟步枪的正常生产,只能先改一小部分生产线,用于半自动步枪的生产。

机枪那边就利落多了,原来的生产线己经全部按新研发的轻机枪和轻量化重机枪进行了彻底改造,年底也能小批量出货,等质量稳定了就开足马力大批量生产。

迫击炮是全新的家伙,连现成的生产线都没有,眼下正忙着造生产线、组装设备,进度稍慢些。

火炮生产线也跟机枪那边一样,全按最新研发的型号在改,忙得热火朝天。

最关键的是,之前愁得头疼的钢管等钢材,现在总算不愁了。

第一军控制了汉阳后,汉冶萍公司汉阳钢铁厂的各类钢材正通过蜀通运输的货轮,源源不断地往军工厂送。

就连铁路需要的钢轨,汉冶萍那边也开始根据铁路建设计划,忙着制定排产方案了。

刘庆恩每次跟秦渊汇报进度时,都忍不住感慨:“以前缺这少那,现在钢材管够,生产线也顺了,明年咱们的军队就能拿着新家伙跟人叫板了!”

秦渊听着也乐:“告诉弟兄们,活儿干细点,宁可慢三分,也得保证质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