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穿越大唐,原来你是这样的李二 > 第17章 大唐无双

第17章 大唐无双

手轻敲额头,“得亏了裴相,出了如此滴水不漏之策,只是如此分化二郎,我恐二郎心生怨恨啊!而且朕也于心不忍。”

“当然,秦王也需要安抚,臣再有一策...”

“哦,裴相快快说来。”

“陛下可以降旨秦王,让他去洛阳开府就藩,明面的意思是做为藩王屏障,经营洛阳,实际上,除了洛阳屈突通的玄甲军,秦王己经无法再提调天下任何兵马,而离开了权力中枢,秦王也就无法左右长安政策走向,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对太子对秦王也是一个好事,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这没有了首接利益冲突的地方,两人自然会相安无事,旁人便想生事也没有了下手的地方,从此朝廷庙堂决策之地,不再会因太子和秦王多生枝节,岂不甚好。”

“这倒不失为一个好的计策,对二郎也是想的周到,在洛阳有玄甲军,二郎也不会觉得孤立无援,只恐天下精锐的玄甲军会不会生了什么事端?”

“这点陛下但可放心,朝廷只要管住了钱粮,玄甲军成不了气候,再说还有李靖,李世勣两大王牌兵马坐镇并州、豫州,这种军力平衡压制,以二郎之才,没道理看不出来的,陛下再对外示以恩宠,对内示以约束,二郞被言官层层束缚住,就只能舍却他的雄心壮志,安心做他的安乐公王爷吧。”

“裴相真是我大唐的中流砥柱呀!这么难化解的事情在裴相手里就如穿针引线一般化解于无形,妙哉妙哉,裴相总是尽力为大唐社稷殚精竭虑的着想,实在劳苦功高,朕无言以谢呀!”

“陛下何出此言,折煞老臣了,为大唐天下思谋,臣之本分也,能得陛下赏识,臣才得以一展平生所学,陛下何言谢字,臣内心有愧。”

“你我知交,虽为君臣,实为良友,裴相不必过谦,此事朕看可行,为免他们兄弟祸起萧墙,分开来也是好的,不然,这手心手背都是肉,朕这个父皇当的也委实有点头痛啊。”

“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陛下的苦心,大郎二郎未必能够尽数领悟,陛下的雄才大略,大郎二郎更是未必尽知,想前朝隋炀帝与那十八路反王,哪一个不是当世之豪杰,可在陛下手中,又有哪个能过三招?”

李渊听着裴寂的话不禁甚感得意,脸露微笑轻点额头。

“陛下纵横宇内涤荡群雄,靠的是政治家的谋略,钢铁一般的意志与掌控全局的胆识,那些吹嘘文韬武略才智过人的十八路反王,哪一个不是兵多将广地盘丰厚,可又有哪一个有陛下的战略眼光,想当年陛下用几千张草纸,虚封几千个爵位,关中传檄而定,这谋略不比几万兵马好使?陛下的深思熟虑,谋定而动,运筹大局,大郎二郎可还嫩着呢,治国立国可不是打打杀杀,而是各方平衡,利益共同点,陛下的帝王之术,胸怀若谷,能够揽尽天下之才,这是大郞二郞一辈子都学不完的,裴寂是心悦诚服。”

“哈哈...裴相不愧是老成谋国,深知我心,自太原起事咱二人搭档,可说是纵横宇内无有敌手,我看太子建成宅心仁厚,自不会对他兄弟兵戈相向,朕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朕不想百年之后,看到他们同室操戈,兄弟相煎。更重要的是,太子行仁政,爱他的大唐子民,这才是社稷之福,这才是朕愿意把江山交到他手上的根本原因,二郎杀伐太重,朕恐他容不下天下臣民,容不下自己的兄弟,最后干出...”李渊没有继续讲下去。

李渊的话虽然没有讲出来,但裴寂己经完全能猜到李渊心里的话,李渊的心思怎么想,裴寂己经洞若观火。

可裴寂知道,这真正洞若观火之人不是自己,而是另有其人,这个另有其人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太子呀!李渊能袒露心思,掏心窝子讲出这些话,裴寂不觉得意外,意外的是,李渊的这些话竟然和太子昨晚对他讲的毫无二致,裴寂现在听到李渊口吐真言,竟然有种背脊毛骨悚然的惊惧感,仿佛能感觉到李渊的背后有一个扯线公仔正在操控着他的言行,而这个扯线公仔正是太子李建成。

看来对李渊的了解,太子真的是到了细致入微的程度,李渊的今日言行,果然如太子昨晚所说,所谓知父莫若子,知子莫若父,这两句果非虚言,裴寂内心感概中不禁想起了昨晚与太子密议的场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