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古典白话合集 > 大唐狄公案 251到260

大唐狄公案 251到260

道来间往往能指出先儒注疏的谬误,连老朽也常被问得狼狈,因此格外钟爱赏识她。如今三公主遭奸人暗算,老朽便大胆举荐了你。足下果然不负重托,洞察奸邪如烛火照夜,将三公主从危难中救出,老朽在此谢过了。”说罢,他在驴背上微微躬身施礼,花白胡子几乎碰到胸前的葫芦。

狄公忙拱手还礼,连称“不敢当”。

葫芦先生解下自己的葫芦递给狄公:“你的葫芦送了人,多有不便。足下既称我‘葫芦先生’,若不嫌弃,便留下这个葫芦做个纪念。这葫芦的妙处,全在一个‘空’字。你莫以为‘空’就是一无所有、毫无用处。《南华真经》里说,车轮有了辐条和车毂的中空,才有车的用处;房屋有了门窗的空洞,才有房屋的用处。其之所以有用,正在于‘空’。

“为人之道亦是如此,把荣华富贵看作浮云,也是仗着这个‘空’字。目空心大,才能荣辱两忘。世人熙熙攘攘,不过为争一个‘利’字;世人忙忙碌碌,不过为奔一个‘名’字。老朽见得多了——争利之人,终为利丧命;求名之人,犹如抱虎而眠、袖蛇而行,更是危险。‘名’乃公共之物,岂能独自占有、长久拥有?只恐怕灾祸来临时,便像背着私盐包一样,恨不得早早挣脱。到那时再悟透‘空’字,怕是为时已晚了。老朽今日送你这葫芦,便是送你这一字真经,切记,切记。”

狄公谢过,将葫芦系在马鞍后,抬头却已不见葫芦先生的踪影,心中一阵怅然。忽然听见背后马蹄声急促——

“老爷,让我们好找……”

狄公回头,见是亲随干办乔泰、马荣。原来他们在七里庄当夜打死了为害一方的野猪,庄主褚太公大喜,设盛宴庆功,这才耽搁了行程。他们原约定两日后到清川镇与狄公汇合,一同返回浦阳。

乔泰说:“我们赶到清川镇一问,才知老爷刚走。猜想您进了这片林子,便马不停蹄追来了。”

马荣道:“我们在七里庄外山田里伏击了那头大野猪,剥了六百斤肉呢!老爷,可钓着大清川的大赤鲤了?”

狄公捋须一笑:“鲤鱼没钓着,却钓着一个葫芦,十分有用。”

乔泰、马荣齐问:“我们口渴了,葫芦里可有茶水?”

狄公答道:“不,里面是空的。”

第十四部 紫光寺 第二章

兰坊城被闷热干燥的空气笼罩着。这座位于陇右的边远小城隶属于安西都护府,狄仁杰半年前被任命为这里的县令。

狄公整顿吏治,鼓励农牧,恩威并施,宽严得当,很快就把兰坊城治理得井井有条,百业兴盛,百姓们都很敬服他。衙署里的日常事务由洪参军打理,洪参军勤勉尽职,精通政务,狄公反而能垂拱而治,落得清闲。日子久了,狄公只觉得精神散淡,意态疏懒,毫无趣味。

这一天正好是狄公正妻的生日,衙署上下都在采买布置,准备寿宴。下属官吏们纷纷送礼祝贺,狄公一一谢绝,只打算热热闹闹摆个家宴,让府邸内的十多个奴仆尽情畅饮,也好驱散多时的无聊寂寞。应狄夫人的请求,只答应请清风庵的女住持宝月一人作陪——虽然是外客,但宝月也不是俗人。

清早,狄公独自走出衙邸,回来时已是日上三竿。他兴致勃勃地进了内衙,换了一件干净的湖蓝葛袍,打开窗户,坐在靠椅上,欣赏起手中的一个紫檀木盒来。这是他跑遍城里几家古董铺才买到的,晚上席间要郑重地献给正夫人作为祝寿礼物。

洪参军端着一盘酒食走进内衙。

“老爷早饭都没吃,这一早去哪里了?现在想必饿了吧。”

狄公闻到一股烤猪肉的香味,不禁馋涎欲滴,这才想起今天还没吃东西。

“兰坊这地方冬天冷得筋骨麻木,夏天才刚到,又热得喘不过气,整天都神思恍惚、昏昏沉沉的,老爷可要千万保重身体。我见老爷昨天从档馆回来,半夜里书斋还亮着灯,莫非是从陈年账簿里又翻出什么疑难案子了?这段时间地方安定,百姓乐业,也没什么刑案诉讼闹到衙门里来。”

狄公撕下一小条猪腿肉放进嘴里,只觉得香腻可口。

“这夜间寿席上的菜肴怎么现在就端来给我吃了?”

“老爷说哪里话,这是衙厨里的剩货了。马荣一早去肉市抬来一只整猪,捆在厨下还没宰杀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