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古典白话合集 > 大唐狄公案 141到150

大唐狄公案 141到150

狄公说:“这不妨事,照常举行。我只请罗相公分派些人手,若你的客人有出衙门的,务必派人暗中跟着,随后向我汇报。”

“好吧,反正前程是保不住了,也顾不了那么多了。这事就由我亲自安排,年兄尽管放心。”

“还有,立刻让缉捕在南门布置巡卒和细作,暗中警戒。只要看到有进出黑狐祠的人,不管是谁,一律先拘捕起来,下午我亲自去的时候也能顺便差遣。现在我就去县学书库,请高师爷随后过来。”

第七部 黑狐狸 第十四章

狄公来到县学书库,只见储存史料档案的书架整齐有序,各类目按干支年月分类,十分有条理,心中不禁大喜。书库角落放着一条长桌,一位老馆吏正埋头编类图志。过了一会儿,高师爷也赶到了。

高师爷禀报道:“狄老爷,不知您要查阅哪类资料?军事、刑律、食货、方舆、儒林、文学、释道、方技等,都按类目和年月干支编好了,查找起来很方便。”

“高先生,我听说金华府积压了一桩甲戌年的悬案,想看看那案子的宗卷。”

“狄老爷,甲戌年九太子谋逆是最臭名昭着的事,不过我没听说有悬案积压。喂,老裘,你记得甲戌年有悬案吗?”

两鬓斑白的老馆吏转过脸,眯眼想了半晌说:“卑职也没听说有悬案。那年,记得有个莫德龄将军追随九太子,后来被朝廷钦差处决,听说有点冤枉,但案子已定,并未悬置。”

狄公问:“莫德龄将军参与谋反,是九太子的党羽,他的案卷在哪一档?”

老馆吏答道:“回老爷,牵涉九太子谋逆的案卷都在书架第五层靠右的大红箱里,箱旁堆放的是同年的其他案子。”

“好,高先生,我们把大红箱和旁边的宗卷都提下来放在这长桌上。”狄公说。

老馆吏连忙搭起木梯,高师爷爬上去,把大红箱及箱边的宗卷一件件抱下来。狄公一看,这么长一排案卷,半天一日肯定看不完。他突然想起什么,又问老馆吏:“有个宋秀才天天来这里看案卷吗?”

“嗯,是的。他读书非常认真,什么都看,连两百年前灾民造反的材料都感兴趣,这些案卷他都翻过了。只是不知这后生这两天怎么没来。”

狄公点头,拉过凳子坐下,专门挑宗卷中有“宋”字的查寻。半天只查出一个姓宋的罪犯案卷,却是一起普通的诈骗案。狄公心里着急:这么查姓宋的太不容易了,或许宋一文根本不姓宋,岂不是白费功夫!他长叹一声,决定先全力弄清莫德龄谋反案——九太子谋逆是甲戌年最大的案子,可能牵涉不少冤枉连坐的人,莫德龄的案卷里或许有线索。

他打开大红箱子,发现里面文件次序混乱、叠放不齐,有几份还没夹上木夹,显然宋秀才最近认真翻阅过。

第一本总卷概述了九太子谋逆的案情:九太子在长安时性情躁急、好猜疑,先皇驾崩后,圣上封他到金华,本想让他修身养性,他却萌生谋逆之心。群臣吹捧他德行、文章在诸太子之上,王妃也唆使他夺位。九太子秣马厉兵时,有人密报朝廷,圣上震怒,派御林军围了王府,钦差传命押解他和王妃去长安。九太子自知事败,杀了王妃后自刎。御林军查封王府,收拘所有谋逆文武大臣,钦差核实后就地正法,并备文申朝廷。当时钦差收到无数指控信,都认真核查,生怕挟私谋害。其中一封匿名信告发退休的莫德龄将军参与谋反,称九太子有密信给将军,并指出藏信楼阁。钦差搜查后,果然查获两封亲笔信,当即收捕莫将军。将军矢口否认,称信是伪造,但钦差验对后认为属实,又查访到逆臣招供将军曾诽谤朝廷,于是判斩将军和两个成年儿子,籍没家财,宅眷入官发卖为奴。

案卷附录的发卖名单上,记着莫德龄五位妻妾和子女的名字。狄公惊讶地发现,将军的第二房侍妾姓宋,姓氏上打了朱钤(官印)——原来处斩将军前一晚,她便悬梁自尽,留下五岁儿子名“一文”。宋氏因不及发卖,故用朱钤标记。

狄公长舒一口气,面露满意笑容:宋一文回金华为父报仇,想必手中有洗刷莫将军罪行的证据,他在找写匿名信的告发者,视其为杀父仇人。狄公还发现,莫将军被判斩的唯一依据是九太子的两封密信,信的内容未知,且逆臣招供中也没提及他与九太子的关系。钦差认为九太子乖戾狡诈,可能没向其他群臣吐露与莫将军的勾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