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拥而至。吴兵急忙往回逃,杜预乘势掩杀,吴兵死伤无数。孙歆逃到城边,周旨的八百士兵混杂在其中,在城上点火。孙歆大惊道:“北方来的这些晋军难道是飞渡长江的吗?”他刚想撤退,就被周旨大喝一声,斩杀于马下。陆景在船上,望见江南岸上一片火光,巴山上飘出一面大旗,上面写着“晋镇南大将军杜预”。陆景大惊,想要上岸逃命,被晋将张尚赶到,一刀斩杀。伍延见各路军队都已战败,便弃城逃走,被伏兵捉住,捆绑着去见杜预。杜预说:“留着他也没用!”喝令武士将其斩首。于是晋军占领了江陵。接着,沅水、湘水一带,一直到广州各郡,当地的郡守、县令都望风而降,带着官印来归附。杜预派人持符节安抚,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随后,杜预进兵攻打武昌,武昌也投降了。杜预军威大振,于是召集众将,共同商议夺取建业的计策。胡奋说:“吴国作为我们百年来的敌人,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征服。如今春水上涨,我们难以长时间驻扎。可以等到来年春天,再大举进攻。”杜预说:“从前乐毅在济西一战就吞并了强大的齐国,如今我军兵威大振,势如破竹,劈开几节之后,后面的都会迎刃而解,再也没有阻碍了。”于是迅速传下檄文,与各路将领约定,一齐进兵,攻取建业。
龙骧将军王濬率领水兵顺流而下。前哨报告说:“吴国人打造了铁索,沿江横截江面,还把铁锥放置在水中作为防备。”王濬大笑,于是制造了几十张大筏,上面绑着草人,给草人披上铠甲、手持兵器,排列在筏的四周,然后顺着江水放下去。吴兵看到后,以为是真人,吓得纷纷逃走。暗藏在水下的铁锥碰到木筏,都被筏子带走了。王濬又在筏子上制作大火炬,长十多丈,粗十多围,用麻油浇灌,只要遇到铁索,就点燃火炬焚烧,不一会儿铁索就都被烧断了。晋军从大江两路进发,所到之处,战无不胜。
东吴丞相张悌,命令左将军沈莹、右将军诸葛靓,迎战晋兵。沈莹对诸葛靓说:“长江上游的各路军队没有防备,我料想晋军必定会打到这里,我们应当竭尽全力抵抗。如果有幸取胜,江南自然就会安定。如今渡江迎战,一旦不幸战败,那国家就完了。”诸葛靓说:“您说得对。”话还没说完,有人报告说晋兵顺流而下,势不可当。两人大惊,急忙去见张悌商议。诸葛靓对张悌说:“东吴危险了,我们为什么不逃走呢?”张悌流着泪说:“吴国即将灭亡,无论贤愚都知道。如今如果君臣都投降,没有一个人为国难而死,这不是耻辱吗!”诸葛靓也流着泪离开了。张悌与沈莹率兵抵抗,晋兵将他们团团围住,周旨率先杀入吴营。张悌独自奋力拼杀,最终死在乱军之中。沈莹被周旨所杀,吴兵四散败逃。后人写诗称赞张悌:杜预巴山见大旗,江东张悌死忠时。已拚王气南中尽,不忍偷生负所知。
晋兵攻克牛渚,深入吴境。王濬派人飞驰报捷,晋主司马炎得知后十分高兴。贾充上奏说:“我军长期在外征战,不服当地水土,必定会生病。应该召回军队,以后再作打算。”张华说:“如今大军已经攻入吴国的巢穴,吴人闻风丧胆,不出一个月,孙皓必定会被擒获。如果轻易召回军队,之前的功劳就全都白费了,实在可惜。”晋主还没来得及回应,贾充就大声斥责张华说:“你不懂得天时地利,妄图邀功,让士卒疲惫不堪,就算杀了你也不足以向天下谢罪!”司马炎说:“这是朕的意思,张华只是与朕想法相同而已,何必争辩!”这时忽然报告说杜预的加急表章到了。晋主看了表章,上面也说应该急速进兵。晋主于是不再犹豫,最终下达了继续进军的命令。王濬等人奉了晋主的命令,水陆并进,声势浩大,吴人纷纷望旗投降。吴主孙皓听说后,大惊失色。众臣禀报道:“北方的晋兵日益逼近,江南军民不战而降,我们该怎么办?”孙皓说:“为什么不战?”众人回答说:“今日的灾祸,都是岑昏的罪过,请陛下诛杀他。臣等出城决一死战。”孙皓说:“一个小小的宦官,怎么能误国?”众人大声喊道:“陛下难道没看到蜀国的黄皓吗!”于是不等吴主下令,众人一齐拥入宫中,将岑昏碎尸万段,还生吃了他的肉。陶濬上奏说:“臣统领的战船都很小,希望能带领两万士兵乘坐大船出战,自然足以破敌。”孙皓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调拨御林军等部队,让陶濬到上游迎敌。前将军张象,率领水兵到下游迎敌。两人领兵正行进间,没想到西北风大作,吴兵的旗帜都立不起来,在船中全都倒竖,士兵们不肯上船,四散奔逃,只有张象带领的几十名士兵还在等待御敌。
晋将王濬率领船队扬帆前进,经过三山时,水军将士说:“风浪太大,船无法前行,还是等风势稍弱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