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有吞并江东的意思,是战还是不战,请你帮我拿个主意。”孔明说:“我有句话,就怕将军您不肯听从。”孙权说:“愿闻高见。”孔明说:“从前天下大乱,所以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聚集人马,和曹操争夺天下。如今曹操消除了大部分祸乱,天下大致平定。最近又刚刚攻破荆州,威震天下,就算有英雄豪杰,也没有施展才能的地方了,所以刘豫州才逃到这里。希望将军您根据自身实力来决定:如果能凭借吴越之地的兵力和中原的曹操抗衡,不如早点和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为什么不听从众谋士的建议,放下武器,向北归降侍奉他呢?”孙权还没来得及回答,孔明又说:“将军您表面上有服从曹操的名声,内心却犹豫不决,事情紧急却不做决断,大祸很快就要临头了!”孙权说:“如果真像你说的,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孔明说:“从前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尚且坚守道义,不肯受辱。何况刘豫州是皇室后裔,英才盖世,众人敬仰。事情不成功,那是天意,又怎么能屈居人下呢!”
孙权听了孔明这番话,不禁勃然大怒,拂袖而起,退入后堂。众人都讥笑起来,纷纷散去。鲁肃责怪孔明说:“先生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幸好我们主公宽宏大量,没有当面责怪你。先生的话,太藐视我们主公了。”孔明仰头大笑说:“怎么这么容不下话呢!我自有破曹的计策,他不问我,我所以不说。”鲁肃说:“如果真有好计策,我去请主公来向你求教。”孔明说:“我看曹操的百万大军,就像一群蚂蚁罢了!只要我一出手,他们都将化为齑粉!”鲁肃听了,就进入后堂去见孙权。孙权怒气未消,对鲁肃说:“孔明太欺负人了!”鲁肃说:“我也因此责备了孔明,孔明反而笑话主公您容不下人。破曹的计策,孔明不肯轻易说,主公为什么不去问他呢?”孙权转怒为喜说:“原来孔明有良策,所以才用言语激我。我一时见识短浅,差点误了大事。”于是和鲁肃再次来到堂前,又请孔明来叙话。孙权见到孔明,道歉说:“刚才冒犯了先生,希望不要见怪。”孔明也道歉说:“我言语冒犯,还望您饶恕。”孙权邀请孔明进入后堂,摆酒款待。
酒过数巡,孙权说:“曹操平生厌恶的人,是吕布、刘表、袁绍、袁术、刘豫州和我。如今那几个人都已被消灭,只剩下刘豫州和我还在。我不能把整个东吴的土地,拱手受制于人,我的主意已定。除了刘豫州,没人能和我一起抵挡曹操,可刘豫州刚吃了败仗,怎么能抵抗这场大难呢?”孔明说:“刘豫州虽然刚战败,但关云长还率领着一万精兵,刘琦统领的江夏战士也不少于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最近追击刘豫州,轻骑兵一天一夜就跑了三百里,这就是所谓的‘强弩射出的箭,到最后连鲁地的薄绢都穿不透’。况且北方人不熟悉水战。荆州的百姓归附曹操,是迫于形势,并非出自本心。现在将军您如果能和刘豫州齐心协力,一定能打败曹军。曹军战败,必然退回北方,那么荆州和东吴的势力就会增强,三足鼎立的局势也就形成了。成败的关键,就在今天。还请将军您定夺。”孙权非常高兴,说:“先生的话,让我茅塞顿开。我心意已决,不再有疑虑。今天就商议起兵,共同消灭曹操!”于是让鲁肃把这个意思传达给文武官员,又送孔明到馆驿休息。
张昭得知孙权想要兴兵,就和众人商议说:“这是中了孔明的计啊!”他急忙进宫去见孙权,说:“我等听说主公您要兴兵和曹操对抗。主公您自己想想,和袁绍比起来如何?曹操从前兵少将微,尚且能一举打败袁绍;何况如今他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怎么能轻敌呢?如果听诸葛亮的话,轻易出兵,这就像背着柴草去救火。”孙权只是低头不语。顾雍说:“刘备因为被曹操打败,所以想借助我们江东的兵力来抵抗曹操,主公怎么能被他利用呢?希望您听从子布的建议。”孙权犹豫不决。张昭等人出去后,鲁肃进来拜见孙权,说:“刚才张子布等人又劝主公不要兴兵,极力主张投降,这些人都是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的臣子,只想着自己的私利。希望主公不要听他们的。”孙权还是犹豫不决。鲁肃说:“主公如果迟疑不决,一定会被众人耽误大事。”孙权说:“你先暂且退下,容我再仔细考虑。”鲁肃于是退了出去。当时武将中有的想要出战,文官大多主张投降,议论纷纷,各执一词。
再说孙权退入内宅,寝食难安,犹豫不决。吴国太见孙权这样,就问:“你心里在想什么事,连睡觉和吃饭都顾不上了?”孙权说:“现在曹操在江汉屯兵,有攻打江南的意思。我问文武官员,有的主张投降,有的主张出战。想要迎战,又怕寡不敌众;想要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