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林的话就像一桶冷水浇下来,让那些想造反的幕僚和将领全都冷静下来。?墈*书¢屋* \免`废·阅·黩¨
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想到明军己经变得不可战胜,并且对明军的武器火力了解的少之又少。
姚玉林:“别忘记,李国桢和徐允祯的集团军曾在南京打退张献忠的三十万大军,曾英和陈士奇率领的军队还没有过来,据说他们被派往巴蜀去围攻张献忠!”
“朝廷难道不知道两线作战的弊端?他们为何选择这样的方式?”
“还是说朝廷不知道清军己经入关吗?宋守义所统领的京营,吴三桂统领的关宁铁骑,这些都是朝廷可以打的牌!”
“用宋守义和吴三桂来牵制清军,用神机营和李国桢的集团军来专心对付我们!”
姚玉林越说越顺畅,把明军的排兵布阵悉数搬出来。
姚玉林说道:“我可以断定,朝廷肯定有一个懂韬略的神秘人物在背后出谋划策,否则他们不会这样有条不紊!”
左良玉神色凝重:“会不会是崇祯帝?”
姚玉林摇头:“应该不是,皇帝的能力,我们都见识过。”
崇祯帝刚刚登基的时候,举手还没有那么烂,正是基于崇祯帝的各种骚操作,把能打仗的武将,懂谋略的大臣,悉数都杀掉了。-齐¨盛+暁*税′旺. ′已!发~布/罪*薪^璋?劫_
所以这个角色应该不是崇祯帝,而是另有他人。
一个可以力挽狂澜,并且迅速整合所有资源的人,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这个人是谁。
左良玉心里的天秤己经倾向于姚玉林,问道:“那依你之见,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姚玉林:“左公,我若是说出来,你们可不能生气啊。”
自己一把老骨头了,可不想因为几句话惹来杀身之祸,在他眼里,段正虎在军营里杀掉虎贲营的常纪纲就起了一个非常坏的开头。
堂堂的军中将领,不问青红皂白,没有审讯,就随意的杀戮?
就算将来有一天,左良玉真的登基称帝,手底下一群乌合之众,会走的长久吗?
与其让左良玉登基称帝,祸乱朝纲,还不如选择有能力的明君。
姚玉林基于这种想法,才开始拖拽左良玉的后腿。
左良玉说道:“但说无妨,恕你无罪!”
姚玉林弯着腰给众人抱拳,随后说道:“微臣认为,应该现在派人给朝廷送信,表示我们完全效忠朝廷,把段正虎的前锋部队归于他自己擅自行动!”
这话一出,瞬间炸锅了!
那些将领都不同意这个提议,马进忠站起身说道:“就算我们服软,给朝廷送信,你觉得朝廷会信吗?”
姚玉林:“朝廷为什么不信?我们尚有几十万大军,如果朝廷跟我们打起来,能占到什么好处?”
姚玉林的战略很明显,还回归到以前的君臣关系,朝廷的赏赐就接着,朝廷让他们剿匪,装模作样的行动一下,至少这样可以保住左良玉的兵权。,天`禧^晓′税¢罔· \追?罪/辛/蟑·结.
将领们更是不同意,谁都知道大军的调动离不开总兵的准许,再说,段正虎擅自行动,在动机上说不通的,两万人的前锋能有什么用?
姚玉林:“当年李自成都公开造反了,朝廷不也是选择诏安吗?”
金声桓:“问题是李自成诈降,后来又选择造反,他起了一个很坏的开头!就怕朝廷表面答应,背地里还是想着围剿我们!”
所有人担心的就是信任问题,左良玉以前跟内阁首辅魏藻德的关系还不错,问题是魏藻德中风,崇祯帝又更换不少六部尚书,他能搭上的关系太少了。
姚玉林:“我的谏言是尽量试试,看看朝廷那边是什么态度。”
经过众人的商议,他们决定采纳姚玉林的意见,由左良玉亲自给朝廷修书一封。
当然,他们也要做两手准备,一方面是跟朝廷和谈,另一方面是防止朝廷的大军过来。
等众人散去后,左良玉无心睡眠,来到庭院后面,这是涿州的府衙,自从知府知道自己大军过来,就己经卷着全家跑路了。
城里的老百姓为了躲避战火,也都纷纷投奔亲友。
左良玉想到黄袍加身的愿景就这样落空,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不过跟活下去相比,当不当皇帝都己经不重要了。
......
夔州城。
袁惜若和秦良玉站在城墙上聊着天,秋日的风沿着江面吹来,吹动她们的头发。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