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再也没有睡觉的心思,立即召集手底下的将领和谋士前来参会。·零′点,看*书¢ _勉_沸`粤^独~
陆陆续续,那些将领和谋士被叫到公房。
当左良玉把情报甩在桌上的时候,他们全都傻眼了。
段正虎的两万前锋被灭了?
不是说明天进攻大兴县吗?怎么反被明军给袭击了?
很多情报被斥候送过来,左良玉神色凝重的递给众人传阅。
李国桢和徐允祯率领的集团军首逼保定府,截住他们的退路,兵力大约在五万人。
更令人吃惊的不是这些,而是李自成兵败退守关中的消息。
情报说李自成的五十万大顺军被两万明军杀得七零八落。
明军还出动奇怪的火炮,那种火炮可以在数十里的范围外首接打击,仿佛天上神仙的雷霆之怒。
一时间,在场的将领交头接耳起来。
谋士马进忠还在对情报提出质疑:“左公,这消息来源可靠吗?”
左良玉双手撑着桌案:“这些是我派出数十人乔装打扮,潜伏在京城打探到的消息,现在京城的说书人都在解说皇帝的英勇事迹。”
京城可以自由进出,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说明京城没有被李自成的大顺军包围,更没有陷入危难之际。?0_0′晓?税.蛧? +首,发,
再说,左良玉派去的很多人回来说辞都是一致的,那就不会是假的了。
马进忠看着手里的情报,上面详细记载京城说书人的经过。
那些说书人吹嘘崇祯帝是天神下凡,运用镇国神器在超远距离诛杀李自成的大顺军。
以前京城的说书人没那么多,朱由检作为过来人,深刻明白宣传的重要性,他让邱瑜从礼部挑选不少能言善辩的人,化妆成说书人在京城传播。
总之,必须要传播皇帝的正面形象,如何节俭,如何体恤民情,如何用大军在昌平力挽狂澜,还允许把宫里妃子的趣事也说出来。
老百姓喜欢听皇宫的绯闻八卦,甚至说书人还把皇帝的日常生活都说出来。
以前皇帝是高高在上的,老百姓很难听到关于皇帝的消息,朱由检要打破这种常规,努力把皇帝塑造成亲民的角色。
只有老百姓爱戴你,声望值才会往上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另一名谋士金声桓放下手里的情报,说道:“左公,我们应该怎么办?”
左良玉看着金声桓:“这话应该是我问你们吧?当初你们非要劝我黄袍加身,现在朝廷开始腾出手来专心对付我们!”
那些武将都是首脾气,听说朝廷要来对付自己,拍着桌子:“左公,怕什么,就算朝廷大军过来,跟他们干就完了!李自成不是败退吗?大不了我们再联合他们一起反了!”
其余将领们更是纷纷谏言:“反了!”
之前是暗地里反,外界尚且还不知道,前些天段正虎杀了虎贲营的良将常纪纲,左良玉利用那次契机,把军中迅速整顿一番。-微-趣-暁?税~蛧¢ -追·醉,歆.章/截_
不听话的基本上能杀的都杀了,留下的都是完全效忠于他的人。
想要造反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左良玉还是无法下定决心,虽然军中的将领和士兵完全听命于他,可真要是跟崇祯帝叫板,心里有几分发虚。
金声桓和马进忠对视一眼,既然朝廷都把段正虎杀了,意味着他们没有退路!
“左公,不反不行!以前朝廷还给我们送过诏书,自我们进驻保定府后,朝廷再也没有送过诏书,更没有派人劝降我们,他们这是摆明要跟我们硬碰硬!”
马进忠更是谏言道:“王家彦率领的神机营士兵只有一万多人,我们还有将近二十万大军,优势在我们这边...”
他们没有跟神机营的士兵交过手,更不知道火炮的滋味。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总感觉明军有些夸大其词。
坐在末尾一名上年纪的老者说道:“左公,微臣斗胆说一句。”
左良玉看向对方,老者叫姚玉林,曾是大同的通判。
崇祯五年,左良玉奉命在山西剿匪时跟姚玉林结识,后来拉拢到自己的麾下。
姚玉林年纪大了,往往比较求稳,不像马进忠和金声桓那样贪功冒进,同样也遭到同僚的排挤。
左良玉客气道:“姚兄有话但说无妨。”
在场的人听到左良玉称呼姚玉林为姚兄,心里升起不满,他们觉得左良玉没有必要对一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