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用不着给他留太多,就随便意思下就好。
这小子在工厂肯定没少吃。”
两人聊了一会儿,晚饭备好了,棒儿跟以往一样,端着一个满满当当的碗往李柱家走去。
“小叔叔,该吃晚饭了!”
棒儿进了李柱家的门,朝床上的李柱喊了一声,随后把碗放在桌上,忍不住抓了一块肉,跑开吃了。
“嘿,你这个小家伙,连我的肉都不放过!”
李柱笑着追了几步,但很快就坐下来拿了一个馒头,慢慢地吃了起来。
吃完之后,他数着碗里的肉片:“原来才这么点儿啊……看来还是找个疼自己的媳妇比较好啊……”
第二天,杨小涛背着包准备离开西合院时显得有点紧张。
走到轧钢厂,门口被赵科长拦了下来。
“杨工,厂里安排小李同志与您一起去任务地点工作。”
旁边的李文博背好背包和水壶正笑着打招呼:“一起上路真是太好了!还有伴能聊天。”
赵科长接着说:“路上一切以安全为主,希望能平安归来。”
“放心吧,我知道。”
接着厂里为他们申请的一辆车到门口接上了他们,首驶火车站。
来到站台上,两位告别司机,王皓掏出了车票,一人一张递给对方。
车票样式有些不同,限乘两次并且有效时间2天,引起杨小涛的兴趣。
王皓解释称如果途中停站也可以重新登车,但是不超过三次限制。
检票时,队伍不太长,很快他们便顺利通过并上了车厢。
坐在木头座椅上,杨小涛感到一种怀旧的兴奋感。
这趟旅程中他还遇到了南苑技术学院的大学生李磊等人。
一路上,三人相谈甚欢,并且偶有其他学生过来交谈。
李磊分享了一些造船厂的见闻和对未来工业的期望。
杨小涛突然想到关于蒸汽机的重要性。
他激动地记录下来几个字,陷入深思当中。
中午十二点多的时候,火车停在德州站。
看到站外熟悉的场景——尤其是那些销售扒鸡的摊贩——唤起了他的回忆与现实感。
他相信,不论是在哪个时空,当下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也是值得用心体验的经历。
李文博也买过类似的,但吃起来味道和超市里买的几乎没什么区别。
后来听德州的朋友说,要想吃到正宗的德州扒鸡,一定得吃新鲜现做的,那些真空包装的是不能吃的。
陈晓峰思考着什么,眼神看向窗外,人们忙着上下车,却不见有人卖扒鸡的身影。
他觉得也在理,这年代谁敢在车站随便卖这种特产呢?
火车又启动了。
张辉看着逐渐远去的德州站,“这德州站虽说是德州的名字,但却是天津方面管理。”
“这是为什么?”
“不清楚原因,不过过了这里就归山东省管辖了。”
陈晓峰点点头,旁边的张辉看了看表,将近中午,“要不我们吃点东西吧?”
提到这个,陈晓峰确实有点饿。
刚好列车员路过,两人于是又添了些水,拿出事先准备的干粮开吃。
张辉带的是玉米饼,陈晓峰带的是馅饼。
两人都没打算张扬,在路上就吃简单实惠的食物。
不一会儿,对面的年轻人也开始吃饭,只是拿了个馒头。
吃完后,陈晓峰将外套领子拉高护住头靠在窗边打起了盹。
熟悉的铁轨声传来。
这次他想着用蒸汽动力替代内燃机的方案。
虽然动力不如现代,但仍强于纯人力建设。
关键是现有蒸汽技术己经相当成熟,火车仍在使用这种古老的能源。
想要改进必须有实际设计图和参考资料支持。
突然一阵喧哗将他从思索中唤醒。
“黄河!”
有人喊道。
他睁开眼,看到火车正靠近黄河段,西周乘客都兴奋地讨论起眼前的壮阔景象。
再往前不远就要抵达目的地。
过了一会儿,列车在市区的一个小车站停下,他们跟随人群鱼贯而出,随后与迎接车辆汇合。
“这边。”
等人群分散些后,才走向停着的吉普车旁,守候在那里的是两位穿着军服的人。
他们与接站的人对上暗号。
接站员自我介绍:“你好陈同志,欢迎来到我们的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