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白话西游记【原着无删节】 >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一念产生百种魔难,修行最苦难知其何解。

然凭洗涤无尘垢,亦用收束思维琢磨。

扫退万种缘归寂灭,荡除千般怪勿蹉跎。

管教跳出樊笼陷阱,行满飞升上大罗。

话说孙大圣用尽心机,请如来收了众怪,解脱三藏师徒之难,离狮驼城西行。又经数月,早已值冬天。但见那:

山梅将破玉,池水渐成冰。

红叶纷纷落,青松色更新。

淡云飘欲雪,枯草伏山平。

满目寒光迥,阴阴透骨冷。

师徒们勇猛面对寒冷,历经风雨,正行间,又见一座城池。三藏问道:“悟空,那边又是什么地方?”行者道:“到跟前自会知晓。如果是西王府,就要办理通关手续;如果是县城,就直接过去。”师徒话还未完,已经到了城门外。

三藏下马,一行四人进入月城,看见一位老军士,在向阳墙下依靠风睡觉。行者走近,摇了他一下,喊道:“长官。”老军士惊醒,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看见行者,连忙跪下磕头,叫道:“爷爷!”行者说:“你别胡乱惊恐。我又不是什么邪神,你叫‘爷爷’是怎么回事!”老军士磕头道:“你是雷公爷爷吗?”行者说:“胡说!我是东土取经的僧人孙悟空,刚刚到这里,不知道地名,来问你一声。”老军士听了话,才平复心情,打个哈欠,爬起来,伸伸腰说:“长老,长老,原谅小人。这个地方本是比丘国,现在改名为小子城。”行者说:“国中有帝王吗?”老军士说:“有!有!有!”行者转身对唐僧说:“师父,这个地方原先是比丘国,现在改为小子城。不过不知道改名的意义是什么。”唐僧疑惑道:“既然是比丘,为何改为小子呢?......”八戒说:“想来是比丘王去世了,接替王位的是个小孩子,所以改名小子城。”唐僧说:“不可能!不可能!我们先进城,到城里再问。”沙僧说:“正是。那老军士既然不知道,又被大哥吓得胡说八道。我们进城去打听一下。”

他们又进入城门的三层里,来到热闹的市区观看,只见人们衣着整洁,神情清秀。但看见:

酒楼歌馆声音喧,彩店茶馆高挂帘。

万户千门生意好,六街三市财源广。

买卖贩卖人如蚁,争利争名只为钱。

礼貌庄重景色盛,河清海晏太平年。

师徒四人拉着马,挑着行李,在街市上走了好一会儿,看不尽繁华景象。只见每家门口都放着一个鹅笼。三藏问道:“徒弟啊,这里的人家为什么都把鹅笼放在门前?”八戒听了,左右观察,果然是鹅笼排列,五彩绸缎遮护。糊涂的他笑着说:“师父,今天大概是个吉祥的日子,适合结婚或者拜访朋友,都在行礼呢。”行者说:“胡扯!那里会家家都行礼!其中必定有原因。等我上前查看一下。”三藏拉住他说:“你别去。你长相丑陋,怕吓到人家。”行者说:“我可以变个样子。”

孙大圣捏着诀,念了咒语,一转身,变成了一只蜜蜂,展开翅膀,飞近前方,钻入鹅笼内观察。原来笼子里坐着小孩子。他又去第二家鹅笼里看,也是个小孩子。连看八九家,都是小孩子。而且全都是男孩,没有女孩。有的坐在笼子里玩耍,有的坐在里面哭泣,还有的在吃水果,有的或坐或睡。行者看完,恢复原形,回报唐僧说:“那些笼子里都是小孩子,大的不满七岁,小的只有五岁,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三藏听了犹豫不决。

忽然转过街角看见一座衙门,原来是金亭馆驿。长老喜道:“徒弟,我们先进这驿里去,一是问一问地方情况,二是安顿好马匹,三是天色已晚要投宿。”沙僧说:“正是正是,快进去吧。”四人欣然进入。只见里面有官员与驿丞在交谈。他们进门,相互见礼后坐下。驿丞问:“长老从何地而来?”三藏说:“贫僧奉命从东土大唐前往西天取经。现在来到贵地,有关文要验,敬求在贵驿休息一宿。”驿丞立即让人奉茶。喝完茶,驿丞安排支持,命值班的人安排接待。三藏感谢后,又问:“今天能否拜见国王,验过关文?”驿丞说:“今晚不行,必须等到明天早朝。今晚您就在我们驿站过夜吧。”

片刻,安排妥当,驿丞便邀请四人一起吃斋供,又让手下人打扫客房安歇。三藏非常感激。坐下后,长老说:“贫僧有一件事不明,烦请指示。在这个地方,你们是如何对待孩子的?”驿丞说:“‘天无二日,人无二理。’养育孩子,是父精母血,怀胎十个月,按时出生;出生后哺乳三年,渐渐成形。何来不了解之理!”三藏说:“根据您的话,与我们的国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当贫僧进城时,看到街坊人家门口都放着鹅笼,里面都藏着小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