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中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百刻的修行成果都完整地收入囊中。五年时间里,经历了十万八千个周次,不要让神水干涸,也不要让火光忧愁。水火调和无损伤,五行相互联系如钩。阴阳和合,登上云楼,乘鸾凌空,跨鹤飞往瀛洲。
这首词的名字叫《临江仙》。讲的是唐三藏师徒四人,水火既济,本性清凉。借得纯阴宝扇,搧灭燥火遥山,不到一天就行了八百里的路程。师徒们心情愉快,自在逍遥,向西继续前行。正值秋末冬初,看到了一些景象:
野菊凋零,新梅嫩芽生长。村村都在收获禾稼,处处飘香美味。平林中树叶落,远山露出身影。曲涧中霜气浓郁,幽壑清澈。天空中弥漫着阴阳之气,万物开始蛰伏,纯阴阳月升起,天地之间弥漫着水的德行,太阳怜爱晴朗的天气。地气下降,天气上升。彩虹隐藏不见影子,池塘渐渐结冰。悬崖上的藤蔓花朵凋谢,松竹凝结寒色更加青翠。
四人行走了很长时间,前方又遇到了一个城池。唐僧勒住马,对徒弟们说:“悟空,你看那边的楼阁峥嵘,是个什么地方?”行者抬头观看,发现那是一座城池。真的是:
城池龙蟠状,宛如虎踞金城。四周华盖近,百转紫坵平。玉石桥栏上排列着巧妙的兽像,黄金台座上列着贤明的人物。真的是神州的都会,天府的瑶京。万里国土稳固,千年帝业兴盛。蛮夷都向我们臣服,海岳朝拜圣会充盈。御阶洁净,辇路平和。酒肆里歌声喧哗,花楼中喜气洋洋。未央宫外长春树,应该有朝阳彩凤鸣。
行者说道:“师父,那座城池是帝王的居所。”八戒笑着说:“天下有府城、县城,怎么就认定是帝王的地方?”行者说:“你不了解帝王的居所,与府县是不同的。你看那城池四面有十几座门,周围有百十多里,楼台高耸,云雾缭绕。这不是帝国的都城,怎么会如此壮丽?”沙僧说:“哥哥眼明,虽然认定是帝王之地,但是叫什么名字呢?”行者说:“又没有牌匾和旌旗,怎么知道呢?必须进城询问才能知道。”唐僧策马,片刻到了城门。下马过桥,进门观看,只见六条街道上人来人往,市场繁荣,财富充盈。正走着,突然看到十几个和尚,一个个身穿破烂的衣服,戴着枷锁,沿着门口乞讨,看上去真是狼狈不堪。唐僧叹了口气:“兔死狐悲,同类受苦。”他叫道:“悟空,你上前问问他们,为什么遭受这样的罪?”行者依言而行,大声喊道:“那位和尚,你们是哪个寺庙的?为什么戴着枷锁?”众僧们跪倒在地,说道:“大爷,我们是金光寺受苦的和尚。”行者问道:“金光寺在哪里?”众僧说:“转过拐角就是。”行者带着他们来到唐僧面前,问道:“你们为什么受苦,你说给我听。”众僧说:“大爷,不知道你们是哪里来的,我们好像有些面熟。这些事情不敢在这里说,请到偏僻的山上,详细告诉你们。”唐僧说:“也是,我们先去他们的寺庙,仔细询问原因。”一同来到山门,门上横着七个金字“敕建护国金光寺”。师徒们进门观看,只见:
古老的殿宇里,香灯冷落,虚廊中的叶子被风吹扫。高耸入云的塔上,几株松树养育着禅修者的心性。满地落花无人经过,檐前的蛛网任由攀缘。空架上的鼓,悬挂的钟都没有敲响,绘壁上的彩像也被尘土覆盖。讲座空荡荡,僧人不见踪影,禅堂静谧,只有鸟儿常常来光顾。凄凉而令人叹息,寂寞而无尽苦楚。佛前虽然有香炉摆设,但灰冷花残,一切都是空虚的。
三藏心中感到酸楚,眼中不禁流下了泪水。众僧们顶着枷锁,将正殿推开,请长老上殿拜佛。长老进入殿内,献上心香,叩齿三次。然后转身看到方丈檐柱上锁着六七个小和尚,三藏非常心痛,不忍目睹。到了方丈,众僧们都来叩头,问道:“尊敬的长老,你们的相貌各不相同,难道是东土大唐来的吗?”行者笑道:“这些和尚怎么会有未卜先知之能?正是我们。你们怎么认出来的?”众僧说:“大爷,我们并没有未卜先知之能,只是受了屈辱和苦难,无处申诉,每天只能向天地呼喊。想必是惊动了天神,昨晚我们每个人都做了一个梦:说有个东土大唐来的圣僧,能够拯救我们的性命,解脱我们的冤屈。今天看到大爷的异象,所以认出来了。”
三藏听了很高兴地说:“你们这里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冤屈?”众僧跪下告诉:“爷爷,这个城市叫做祭赛国,是西方的大国。过去有四个国家朝贡:南方的月陀国,北方的高昌国,东方的西梁国,西方的本钵国。每年都进贡美玉明珠、美丽的妃子和骏马。我们这里没有战争,也不去征讨,他们自然尊我们为上等国家。”三藏说:“既然被尊为上等国家,想必你们的国王有德行,文武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