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找斋食,怎么这么久还没有回来?”沙僧道:“师父,您不知道吗,他见到这西方上的人家有斋僧,他肚子又大,他才不管您呢!等他吃饱了才回来。”三藏道:“确实啊,如果他在那里贪着吃斋,我们怎么办?天色已晚,这里也不是个适合停留的地方,得寻找一个落脚的地方才好。”沙僧道:“没关系,师父,您先坐在这里,等我去找他。”三藏道:“是的,是的。有斋没斋无所谓,只是要寻找落脚的地方才重要。”沙僧拿着宝杖出了松林,去找八戒。
长老独自坐在林中,十分疲倦,只得强撑精神,起身将行李集中放在一处,将马拴在树上,取下戴的斗笠,插好锡杖,整理一下缁衣,悠步在幽静的林中,以此散闷。那长老走遍了野草和山花,听不到归巢鸟噪。原来林子里都是些草深路小的地方,只因他思绪凌乱,误走了路。他来此也只是为了散散闷气,同时也是想找到八戒和沙僧。没想到他们两个走的是直西路,长老转了一会儿,却偏向南边走去了。出了松林,忽然抬头,看见一片金光闪烁,彩霞腾腾,仔细看,原来是一座宝塔,金顶散发着光辉。正是西方落日的余晖映照在金顶上。他说:“我的弟子怎么没有这样的缘分呢!自从离开东土,发愿遇到庙时烧香,见到佛像就拜佛,遇到塔就绕塔。那闪耀的岂不是一座黄金宝塔?怎么我没有走过那条路呢?塔下必定有寺庙,寺庙里必定有僧人,我就先进去看看。
这些行李、白马,大概这里没有人来往,也没有问题。如果有便利的地方,等徒弟们来了,一同借宿。”唉!长老这一刻真是倒霉。你看他拽开步子,走到了塔旁边,只见一个竹帘挂在里面。他径直走进门去,掀起帘子,向里面走去,抬头一看,见石床上,侧身睡着一个妖魔。你问他长什么样子:青色脸,白色獠牙,一张大嘴嘞嘞。两边凌乱的头发,都染上了红胭脂色彩;三四根紫色胡须,像是荔枝花苞。鹦鹉嘴一样的鼻子拱起来,朝霞般的眼睛闪亮。两只拳头,像和尚钵盂的模样;一双蓝色脚,像是悬崖上的凿子。他斜着淡黄色袍子,比织锦袈裟还要炫耀。手里拿着一把利刀,闪闪发光;头枕着一块石头,光滑无瑕。他曾经带领小妖排队战斗,他也曾经作为老怪坐镇石窟,你看他威风凛凛,众人齐声喊:“大王”。他也曾经和月亮一起倒酒欢饮,他也曾经用风做扇子倒茶,你看他神通广大,眼下扫视着整个天涯。
荒林中喧闹的鸟儿,深处栖息的龙蛇。仙子种植田地,生长白色玉米,道士修炼火焰,养育丹药。
小小洞口,虽然不能到达阿鼻地狱;可恶妖怪,却真是一个牛头夜叉。
长老看见他这个模样,吓得往后退了一步,浑身酥软,两腿无力,急忙转身离开。刚刚转了个身,那妖魔的灵性真是非常强大,睁开一双金色的鬼眼,大声叫道:“小的们,外面有什么人!”一个小妖伸头望向外面一看,看见一个光头的长老,连忙跑进来,汇报说:“大王,外面有个和尚呢,头上亮光,两耳垂肩,肉儿娇嫩,皮肤细腻:真是个好和尚!”那妖怪听了,笑道:“这就叫蛇头上来的苍蝇,都是衣食自来的。你们速速过去,把他捉来,我这里会有丰厚的赏赐!”
那些小妖簇拥在一起,前仆后继地冲上来。三藏见了,虽然心思急如箭,两脚飞快地走,但还是惊惧不安,腿软步麻,况且山路崎岖,林深日暮,脚步无法移动。被那些小妖平推过去,正如龙游浅水被虾戏,老虎落入平原受犬欺。虽然好事经过多番阻碍,没有像唐僧往西走那样辛苦。
你看那些小妖怎么嚣张,抬着长老,站在竹帘外,开心地高声报信:“大王,捉到一个和尚了。”老妖偷偷地瞥了一眼,只见三藏仪表堂堂、神采奕奕,果然是一个好和尚。他心里想道:“这么好的和尚,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不能小看。如果不显示威风,他怎么肯屈服呢?”于是他装出一副威严的样子,胡子倒竖,浑身冒血,眼睛几乎要爆裂出来,大喝一声道:“把那个和尚带进来!”众妖们齐声应答:“是!”便将三藏往里推去。在这么低矮的门廊下,怎敢不低头呢!三藏只得合着双手,向他行礼,那妖道:“你是哪里的和尚?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快快说清楚!”三藏说:“我原是唐朝的僧人,奉大唐皇帝的命令,前往西方取经。路经贵山,特来塔前拜见圣僧,没想到吓到了你的威严,希望你能原谅我的冒犯。
待我取得经书回到东土,也能永远享有崇高的声名。”那妖听了,哈哈大笑道:“我说你是了不起的人物,果然没错。本来想吃你,没想到你自己送上门来,太好了!太好了!否则,我就放过了?”叫小妖:“把那个和尚捆起来!”果然那些小妖上前,将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