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 第1674章 无畏擒龙(79)

第1674章 无畏擒龙(79)

背景里的冰砖上,刻着个小小的“合”字。

路过佛窟的冰泉时,发现泉眼里的冰化成了水,水里浮着片合脉草叶,叶上的纹路正随着水流转,把佛窟的寒气和南美雨林的热气混在一起,变成了温和的温水。王瞎子说这是“地脉泉”,“以后各节点的人路过这儿,都能喝口温水,不用再怕冰着或烫着”。

从昆仑佛窟到七星砬子,我们走过的路像条看不见的暖气管,把所有龙脉节点的冷热都调成了舒服的温度。现在才明白,所谓的龙脉,从来不是非冷即热、非干即湿的极端,是能自己找平衡的智慧,就像这昆仑的冰能融成水,撒哈拉的沙能长出草,全靠各节点的守护者教会它:互相帮衬着,总能找到舒服的活法。

回到七星砬子的那天,博物馆里的合脉草突然开花了,花瓣上的纹路映出了昆仑佛窟的玉佛,像把佛窟的祥和也带了回来。杨雪莉把《地脉通史》放在最显眼的展柜里,旁边摆着那捆佛影镜碎片,碎片反射的光在墙上投出个笑脸,是所有守护者的影子拼出来的。

孩子们围着展柜听故事,二柱子突然指着笑脸说:“这笑脸的眼睛,是沉月城的珊瑚和撒哈拉的日光晶!鼻子是昆仑的冰砖,嘴巴是七星砬子的老槐树!”胖爷我凑过去一看,还真是——原来所有地脉的镇物,合在一起就是张完整的笑脸。

风穿过博物馆的窗,带着昆仑的雪香和南美雨林的草味,龙脉玺在展柜里轻轻发亮,上面的合脉草纹路己经和玺身融成了一体,再也分不清哪是老地脉,哪是新地脉。我知道,这不是故事的结局,因为《地脉通史》的最后一页还是空白,等着我们,等着孩子们,等着所有愿意守护地脉的人,接着往下写。

路还长着呢,合脉草要开花结果,地脉泉要流向更远的地方,而我们,会守着七星砬子的老槐树,看着新的守护者带着《地脉通史》出发,就像当年二舅爷看着我们那样,笑着说:“去吧,地脉在等你们添新故事呢。”

白露这天,七星砬子的晨雾裹着桂花香,漫到了“龙脉学堂”的窗棂上。我正教孩子们辨认合脉草的叶片纹路,突然听见“哐当”一声,教室后墙的土坯掉了块,露出里面藏着的木匣子,匣子上的狼首金符沾着新鲜的泥土——像是刚被人塞进去的。′比`奇′中¢文?徃_ ·已.发*布·嶵′新¨漳^节_

“是‘传脉匣’!”杨雪莉放下手里的标本夹,匣子里的油纸包着张泛黄的布告,上面的字迹是三箭盟各分支的混合体:“九月初九,万脉祭祖,齐聚七星,共启‘龙脉谱’。”布告的角落画着幅小图:七星砬子的老槐树下,各节点的守护者围着块石碑,碑上的纹路能拼进龙脉玺。

胖子正帮厨房劈柴,斧头剁在木头上的“咚咚”声突然停了:“祭祖?胖爷我带的烧刀子够不够?去年沉月城的鲛王说就爱这口烈的。”他往匣子里瞅,发现垫底的木板是块星脉城的星石,“好家伙!三箭盟的人连包装都这么讲究,用星石当衬板,不怕硌着布告?”

王瞎子摸着匣子的锁扣,探龙针在他掌心微微发烫:“不是普通的祭祖。你看这布告的边缘,泛着红光,是用撒哈拉的日光晶粉染的;边角还沾着南极的冰碴,是地脉能量在‘报信’——所有龙脉节点的地脉根,都长到七星砬子来了,就像孩子长到一定岁数,要回祖坟认亲。”他从怀里掏出个锦囊,里面是各节点的土样,“得把这些土混在一起,涂在石碑上,才能让龙脉谱显形。”

九月初九这天,七星砬子的山道上挤满了人。金狼王陵的牧羊人赶着羊群,羊角上挂着沙枣枝;越女城的鱼妇背着竹篓,篓里的莲子发了芽;沉月城的鲛王踩着浪花上岸,海豚嘴里叼着珊瑚制的香炉;昆仑佛窟的老僧捧着《地脉通史》,经卷的封皮上绣着合脉草……连南美雨林的玛莎都来了,手里捧着鼓神坛的地脉鼓,鼓面上的新裂痕还沾着龙涎水。

“二舅爷五十年前就立了规矩。”西夏迷城的守陵人展开张羊皮卷,上面是二舅爷年轻时的笔迹,“说等合脉草在所有地脉开花,就是龙脉认亲的日子。今年春天,南美雨林的合脉草开了最后一朵花,俺们就开始备祭祖礼了。”他从怀里掏出块磁石,石上刻着所有龙脉节点的名字,“这是‘记脉石’,三箭盟的人刻了十年,就等今天往上添新名。”

老槐树下的空地上,果然立着块无字石碑,碑底的凹槽正好能放进龙脉玺。我们按王瞎子说的,把各节点的土样混在一起,调成泥浆往碑上涂,涂到第三遍时,石碑突然“嗡”的一声震颤,表面的泥土层层剥落,露出下面的纹路——竟是幅完整的龙脉图,从七星砬子出发,像条巨龙,缠绕着所有节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