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两宋传奇 > 第79章 西夏王宫

第79章 西夏王宫

臣。想到此处,马上笑道:“此番出使,御赐大宋天朝贡品,不过是小事,以表我大宋重归于好之诚意而已。我大宋皇上有好生之德,也体恤西夏,愿摒弃前嫌,刀枪入库,罢兵言和。为此我大宋特归还崇宁以来所占西夏边界土地。望西夏安抚边民,造福百姓,以为两国友好之事。两国友好,化干戈为玉帛,此乃天下大势,亦为黎民百姓之福。还望夏王熟思,还望夏王恩准!”瞅了一眼乾顺,乾顺眨了眨眼睛。

张明远心中一怔,没曾料想,张叔夜大人果然带来皇上的大手笔,想必西夏此刻绝对就抵挡不了此等诱惑了,心下暗喜。

费无极也是颇为震动,原来张叔夜大人早有主意,看来此番出使西夏,“志在必得”四个字算是恰到好处,当仁不让了。

种浩寻思:“原来皇上派张大人出使西夏,是来给西夏归还国土的,气煞我也,我种家军多少年来好不容易夺得的地盘,便被皇上送还西夏,那将士的血便白流了。如若爹爹和叔父得知,岂不气晕过去。如若列祖列宗知道了,岂不气得要活过来。”想到这里,咬咬牙,心如刀割。

种溪寻思:“大宋为何如此?莫非害怕辽国天祚帝发威,便归还早已夺得的土地给西夏。大宋为何大获全胜还要割地赔款,还要来安抚西夏。我大宋太也窝囊透顶,气煞我也。这好比哥哥打了弟弟屁股,哥哥还要回头安慰弟弟。这哥哥是何苦呢?岂不自讨没趣,自寻烦恼。”低下头,眨了眨眼睛,蹙眉之际,闷闷不乐。

张明远暗中观察,仔细看时,只见,西夏群臣颇为震动,一个个顿时喜出望外。一时间交头接耳,并不相信,满脸疑惑,一目了然。乾顺不动声色,西夏礼官焦彦坚不敢多嘴。乾顺给李良辅使了一个眼色。

李良辅狐疑道:“这是宋朝皇上亲口许诺?张大人所言当真?怕不是在开玩笑?童贯统领大军,来势汹汹。蔡京又夸下海口,要攻占兴庆府。如何此番前来要议和,还如此兴师动众,居然派大名鼎鼎的张叔夜前来,不敢想象。如若不是童贯糊涂,蔡京糊涂,就是本将军听错了不成?”随即用手指头轻轻掏了掏耳朵。

张明远暗笑,果然西夏不大相信。费无极也是感慨万千,毕竟两国为了争夺横山、平夏城、统安城、镇戎军,大动干戈了许多时日,一时间要议和,自然难以置信。种浩、种溪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张叔夜道:“作为使节,代表大宋朝廷,也代表大宋天子,一言一行自当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掷地有声,信义素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可信口开河,岂不令天下人耻笑?”一语落地,西夏礼官焦彦坚顿时喜笑颜开,西夏群臣也乐此不彼,喜乐无比。

乾顺寻思,虽说,辽国天祚帝施压让宋徽宗暂且罢兵言和,可我大夏与宋朝实力悬殊,不可自以为是,既然宋徽宗给了台阶,就不必强作镇定了,毕竟童贯西军如今势大,又掌控横山,于我不利。不可逞强好胜,以免自取其祸。想到这里,就忙道:“果然如此,寡人当高兴才是。可我大夏与宋朝大动干戈许多时日,今日才罢兵言和,岂不令人深思。寡人也不想刀兵相见,但愿夏宋两国世代友好。没曾料想,你宋朝皇上也有大手笔,会心甘情愿归还我大夏边地。既然宋朝皇上有大手笔,寡人就有大气魄。此番议和,寡人恩准!诸位前来,足见宋朝诚意十足,我大夏国当以礼相待。”张叔夜眉开眼笑,张明远、费无极、种浩、种溪与四个宋使也颇为欣喜,一时间喜上眉梢,放下心来。

乾顺大手一挥,喜笑颜开之际,道:“宋使们一路劳顿,到馆驿歇息去吧!改日寡人将设宴款待,为尔等接风洗尘。我大夏国自当以礼相待。”说话间环顾四周,但见西夏群臣皆惟命是从。“陛下,果真议和?”

李良辅又欲再言,但乾顺使个眼色,他便不再作声。乾顺治国治军甚为严整,手下诸将,个个骁勇善战,几位谋臣,纷纷建言献策。君臣之间,合力一心。将士之内,无不威猛。难怪西夏国力日益增强,军队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如今与宋辽鼎足而立,可谓不可一世。

张叔夜笑道:“夏王果然英明神武,气度不凡,如今三足鼎立,但愿天下太平,黎民百姓安居乐业,不再受战乱之苦,才是大大的福气。此番出使西夏,一路所见所闻,今非昔比。想必夏王爱民如子,又奖励农耕,怪不得一入西夏,便是如沐春风,路过灵州西平府,春意盎然。抵达兴庆府也是春风和煦,令人如醉如痴。”随即拱手见礼。

“好!张使节是个豪爽的聪明人,真是快人快语,寡人佩服,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