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嗖!”
这一板弹击出乎意料,张晓天又卯足了力气势在必得,只听的一声清脆的乒乓球打在球台上“啪”的一声后,球飞出了底线。
就在这同一时间,观众席中爆发出了一阵欢呼。把数个回合的憋闷一股脑地发泄出来。
坐在铁胆工人队一侧的球员们脑袋在如同钟摆一样摆动了多个回合之后,猛然停住,然后大叫起来,欢呼着自己这边得了一分。
姜伯伊跳得最高,徐泽凯也是后来居上。
菲卢斯和约纳斯则是拍着手一个劲地点头,不停地说,干得漂亮,干得好。
“难以想象,张晓天的反攻能力竟然这么强。”央视的解说员大声地称赞。
央视的解说嘉宾也实事求是地承认了张晓天的实力,“是的,确实是很不错,这三个球打得非常漂亮。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看到了朱世赫。”
央视解说员说:“我觉得从这三个球来看,张晓天的进攻能力是很强的,现在不能说就是比朱世赫强,但是进攻频次是比朱世赫要高的。”
“张晓天说过,他不是削中反攻而是攻削结合,看来确实是如他所言。他还年轻,也许能成为下一个丁松。”
不等主持人再说些什么,比赛又开始了。还是马龙发球,他仍然选择站在反手位大角,用正手发球。
马龙已经发现张晓天和此前他遇到的削球手都不太一样,三个球让马龙很惊讶。他知道不能再这么下去了,完全按照以前打削球的经验来对付张晓天是不行的。比赛是11分制的,再恍惚两个球怕是就要输掉这一局比赛了。
为了探测张晓天的球路,马龙发球选择正手高抛,然后以身体重量尽量压低弧线,发了一个经典的对付长胶的三路奔球。
乒乓球迅速一跳飞过球网,然后朝着张晓天反手急奔,不太转。
张晓天反手是长胶,这一次他上的是厚海绵。厚海绵长胶的技术不说削球,只说攻球的话,完全可以按照反胶来打,有了厚海绵就能够很好地吃住球。只不过按照反胶来打,有弧线,没旋转。
面对马龙发过来的三路奔球,张晓天有10种选择去接这一球。
包括:拨、弹、磕、拉、卷、刮、剌、拱、挡、削。
如果是台内球,厚海绵长胶甚至可以拧,也是非常稳健的。只不过长胶的拧有弧线没旋转。
张晓天个人理解,乒乓球其实和下棋是一样的,它不是武术,更不是李小龙的截拳道,两个可以同时出招。
乒乓球是一个出招,另一个拆招,一个用计,另一个解读,一个控制,另一个反控制。
乒乓球是回合制的,你打一三五,我打二四六。
张晓天判断,马龙发三路奔球的意图是为了测试自己对反手长胶的掌控力。估摸着马龙想要看一看,自己在长胶的使用上是以防守为主还是以进攻为主。
其实,马龙的这一试探是多余的。双方在比赛开始的时候都有一个验拍的过程。自己的反手黑色面是长胶,同时加了厚海绵,这样的配置大概率就是以攻击为主的,至少攻击和防守是一半对一半。如果是薄薄的一层海绵或者根本就是单胶皮没有海绵,那么肯定就是防守型打法,进攻乏力。只是除非是业余削球手,职业的一般都带海绵,只是薄厚不同而已。
但是不论如何,马龙是非常聪明的!
这一个三路奔球将会试探出张晓天的技术框架,是攻是守,是以力量打法为主,还是以控制为主。
张晓天没有迟疑,他果断选择用反手弹打这一球。
他反手长胶有厚海绵,吃球吃得非常深。发力打,带有弧线。这个球张晓天没有弹向马龙的正手位置,而是弹向了反手位置。
马龙能力太强,能够抢先上手,如果弹击到正手位,马龙一定会拉球,那么张晓天就要被动防守。
弹击到马龙反手,马龙反手的力量不如正手,利于张晓天反手。
不出张晓天意料,马龙反手立刻拧了一板,这一球非常转,是个上旋球,呼呼地转,旋转带风,直冲张晓天正手位。
张晓天见这是一个好机会,他没有想过要削球,而是用正手反胶拉球。狂飙3发挥了威力,一个高质量的前冲弧圈球冲向马龙。
一般情况下面对这个球,许多削球选手无法正手拉球,他们不知道的是,拉不了球,上不了台,不是他们基本功不行,而是判断和意识不行,从而导致动作太慢,拉不上球。
如果拉球的话,他们总是“随球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