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板削球加了力,长胶的颗粒就好似鞭子一样,狠狠地抽打了来球。
乒乓球在张晓天的反手长胶面从下到上充分地摩擦,使球好似被抽打了很多次,使来球更转了。
从张晓天的角度来说,乒乓球以高速旋转的下旋球飞了回去。
马龙再次拉球,球旋转着飞了回来,落在张晓天的反手位置。这是一个弧圈球,在第一跳之前是稍微缓慢的,当碰到台面的时候,突然往前弹出,速度和弧线与此前完全不同。弧度降低,速度加快。
这种自然而然产生的节奏变化将会导致很多人不习惯。当球反拉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拉不上台。
张晓天是削球,不存在反拉的问题,削球相比拉球要稳得多,省力得多。
这一次面对的弧圈球,张晓天不是以海底捞月式的削球回击。他判断这个球已经过一拉一削再拉,已经是非常转的了,如果使用海底捞月式的削球是加不上旋转的,而且还会导致球过网的时候过高。
便以反手长胶,几乎是垂直的发力向下一砍。
果然,那个弧圈球飞过来的时候是有一个弧线的,但是碰到长胶之后,立刻反弹了回去,好似是“魔术弹”一类的手持烟花突出的烟花球一样,“嗖”地一下,弧线十分低平,紧挨着球网飞向底线。
马龙对于削球可以说是非常有经验的。在他的职业生涯当中多次击败朱世赫。而朱世赫的削球打法在球坛乃至乒乓球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马龙面对这个高速旋转的下旋球没有选择再拉,而是用正手搓了一下,放了一个短球。
张晓天是了解马龙的,毕竟这样一个能够载入乒乓球历史的人物自己怎么能不了解呢?马龙和朱世赫的比赛视频张晓天不知道看了多少次,也学了多少年。
他知道,马龙和朱世赫比赛的时候大多数时候就是一方发球,然后两个人互相搓一板,然后马龙拉球,朱世赫削球。从马龙的角度来说,拉两板,然后放短球,把朱世赫调动到近台来。削球一般都是在中远台,朱世赫的长胶在近台大多没有机会都是只能防守。
等到朱世赫把短球打回去,马龙立刻给与一板暴冲。如果运气好直接就冲死了,如果没有冲死就继续拉球,拉两板,搓一板,然后放短球,然后再暴冲……
张晓天知道马龙拉了两个弧圈球之后,立刻就会放短球,所以他做出预判并且提前启动。马龙放了一板短球过来,是下旋球。
张晓天上前两步,高手,逆着球的旋转,用反手长胶从左到右上,发力,狠狠地一剌……
张晓天剌的这一球动作比较长,使得这一球左右飘荡着以下沉之势直飞马龙中路。这个球是非常有威胁的。
不仅是因为张晓天剌的长,而且是用高手,这是一板是攻不是守。
本来一般情况之下,这样一个球放在朱世赫这里都是会选择搓一板的,然后马龙就又会上手,继续拉球,然后削球手搓球。一拉,一削,直到最后有一方失误为止。
张晓天这一招——剌,打在马龙中路,球太快了,马龙来不及退台,重心被球挤住,一个措手不及,球打在马龙球拍边缘被他生生地怼了出去。第一球张晓天暂时领先。
马龙作为世界名将,对张晓天的这一板球感到很高兴,这才是有意思的打法。没有见过,自己增长了知识,增加了见闻。
第二球,张晓天发球,他站在自己的反手位大角,仍然是高抛正手发长球。下旋球发到马龙的反手位。马龙站位站在大角上,用反手搓了一个斜线。张晓天见此,立刻侧身,抢攻,拉弧圈球,这一拉是一个直线,球迅速飞出落在马龙的正手位置,而此时的马龙还反手位的大角,来不及回防,只能眼睁睁看着球打在台上,飞出底线。
换发球。
马龙站在反手位大角,高抛,正手发球。马龙选择发长球,直线球,发到张晓天的正手位。张晓天立刻移动,用正手反胶削了一板。
张晓天正手反胶胶皮也不是什么名牌,就是红双喜公司生产的反胶,DHS狂飙3,套装,带着厚海绵。不是国狂3,是省狂3。不论国狂还是省狂,市面上都买不到,都是特供国家队和省队的。
当然,这不过是乒乓球胶皮而已,又不是RPG火箭弹,通过网购或者其他一些渠道还是能买到的。
张晓天的正手胶皮是在回省队的时候领到的,新的,套装,2点5厘米厚的海绵。
狂飙3粘性大,摩擦系数高,吃球吃得十分透彻,拥有优越的速度和强烈的旋转。张晓天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