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白话水浒 >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知府又说:“我连日来事务繁忙,没来得及详细问你。你前日与我去京师,是从哪座门进入的?”戴宗回答:“小人到东京时天色已晚,不记得是从哪座门进入的了。”

知府继续盘问戴宗:“你在我家府门前是谁接待的你?又安排你在哪里歇息?”戴宗回答道:“小人到达府前时,找到了一个门子,将书信托付给了他。稍后,那门子出来交还了信笼,并让小人自行去客店歇息。次日五更时分,小人再到府门前等候,只见那门子将回信送出。因怕耽误了日期,小人没敢多问细节,便急忙赶回来了。”

知府紧追不舍地问:“你见到的那个门子,年纪多大?长相如何?是高是矮?有胡须还是没有?”戴宗支吾道:“小人到府里时天色已黑,次日早晨离开时也是天色昏暗,看得不十分清楚。只记得他身材中等,似乎有些胡须。”

知府听罢大怒,喝令道:“拿下他!”随即有十余个狱卒牢子走上前来,将戴宗拖翻在地。戴宗连声喊冤:“小人无罪!”知府厉声喝道:“你这厮该死!我府里的老门子王公已经死了好几年,现在看门的是个小王,你怎么可能说他年纪大、有胡须?而且小王不能进入府堂,所有来往书信都必须经过府堂里的张干办和李都管才能送达里面。即便是回书也需要等候三日。我这信笼里的东西如此重要,怎么会没有一个心腹之人出来详细询问你就随便收下?我昨日一时疏忽被你这厮瞒过了。你现在最好老实招供这封书信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戴宗在知府的逼问下,由于心慌意乱,回答得支支吾吾。蔡九知府看出他的心虚,大喝一声:“胡说!不打这贼骨头,他如何肯招供!左右,给我用力打他!”狱卒牢子见状,知道事情不妙,也顾不得许多,将戴宗捆绑起来,一顿棍棒打得他皮开肉绽,鲜血直流。

戴宗实在忍受不住这般酷刑,只得招认:“这封书信确实是假的。”知府追问:“你是如何得到这封假信的?”戴宗哭诉道:“小人路过梁山泊时,被那伙强人劫持上山。他们搜出小人身上的书信和信笼,看了之后却饶了小人一命。小人知道回乡无望,只想在山中等死。那伙强人便写了这封假信给小人,让小人回来脱身。小人一时怕担罪责,所以瞒了大人。”

知府听后冷笑道:“你说得倒轻巧,其中必有隐瞒。你与梁山泊贼人勾结,图谋我的信笼物件,还想用这话来蒙骗我。再打!”戴宗虽然被拷打得遍体鳞伤,却始终不肯承认与梁山泊有染。

蔡九知府见戴宗嘴硬,便再次对他进行拷问。然而戴宗的回答依然如故,知府无奈地说:“不必再问了。给他上大枷锁,关进牢里。”随后退厅而去。

知府向黄文炳道谢:“若非通判高见,我险些误了大事!”黄文炳进一步分析道:“这戴宗明显与梁山泊有勾结,共同图谋不轨。若不趁早铲除他,必成后患。”

知府对黄文炳的建议深表赞同,并决定立即处理宋江和戴宗的案件。他命令当案的孔目尽快整理好文案,将宋江和戴宗的供词和招供状粘连在一起,并写下犯由牌,准备在来日将他们押赴市曹斩首。知府强调,对于谋逆之人,决不能拖延时间,必须尽快斩首,以免留下后患。

然而,当案的孔目却是黄孔目,他与戴宗有着深厚的交情。虽然他无法直接救出戴宗,但他还是为戴宗叫苦不迭。黄孔目利用自己的职权,向知府提出了一个建议:由于明天是国家忌日,后天又是七月十五日中元节,都不适合行刑。大后天也是国家的重要日子,因此应该等到五天后才能执行死刑。

这个建议得到了知府的同意。这样一来,宋江和戴宗的性命得以暂时保全。这既是天幸救济了他们,也是因为梁山泊的好汉们尚未赶到。在这五天里,知府命令士兵和刽子手们在大牢门前严阵以待,只等行刑之日到来。

到了第六天早晨,知府亲自前来担任监斩官。他命令士兵们先去十字路口打扫法场,为行刑做好准备。饭后,士兵们和刽子手们整齐列队,在大牢门前等待命令。巳时以后,狱官向知府禀报了情况,一切准备就绪。

黄孔目无奈地将犯由牌呈上堂去,当厅判了两个“斩”字,随即便用一片芦席贴了起来。江州府的众多节级牢子虽然与戴宗、宋江关系甚好,但此刻却也无能为力,只能为他们叫苦。

宋江和戴宗被打扮妥当后,从大牢里被押解出来。他们的头发被刷上胶水,绾成鹅梨角儿,各自插上一朵红绫子纸花。在青面圣者的神案前,他们吃了最后一碗长休饭和永别酒,辞别了神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