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华夏已经把第二代发动机给玩明白了,按照一般科研规律,接下来就是时候搞第三代了。
因此停顿了一下之后,常浩南又继续道:
“应该认为,目前已经有了正式启动推重比8一级大推力涡扇发动机项目的基本条件,我希望能够集中整个航空工业系统的研究力量,以606所为总工程师单位,结合624所和黎明厂(410厂),共同牵头,其它单位负责协助参与,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把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
“所以,在正式启动项目之前,我希望能够将相关单位的同志们集中在一起开个会,一方面是把思想统一起来,让大家意识到,这不是在牺牲自己支援兄弟单位,而是互惠互利,另一方面也是系统性地介绍一下,过去一年中我们在涡喷14项目中取得的技术突破,以及由此所衍生出的一些其它影响,给我们航空动力领域增强一些自信。”
听到常浩南的这样一番表态之后,坐在对面沙发上的梁卓平整个人一个激灵,连着张了好几次嘴,但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常浩南说的这种玩法,他其实熟悉。
就是搞研发大会战嘛。
不过从80年代后期开始,这种搞法一方面被认为是具有“落后”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也确实是砸锅卖铁风险太大,一旦搞不成,整个行业都要伤筋动骨,因此逐渐不再被提起。
没办法,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华夏的航空领域研究过去在这上面吃亏太多,现在还处在矫枉必须过正的阶段。
要是换个人拿出这种计划,恐怕都不会被严肃地纳入考虑。
但今天站在这里的是常浩南。
所以丁高恒正在聚精会神地翻阅着手中的报告,并没有表露出任何倾向。
梁卓平虽然第一反应是有些荒唐,但冷静下来仔细想想的话,又说不出任何反对的话来——
他今天来的时候,也带来了一份报告。
内容是过去几年里,华夏航发产业发展情况的总结。
不汇总不知道,一汇总吓一跳。
实际上,一直到去年的这个时候,涡喷14还处在一个情况比较危险的边缘。
而在一次试飞中发生了二等事故之后,当时正好完成了歼8c总体设计改进工作的常浩南临时加入606所的攻关小组。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整个项目迅速以脱胎换骨的方式重获新生。
这前后之间的唯一变量,就是常浩南。
毫无疑问,这样一号人物说要集中力量来搞涡扇10,肯定还是要慎重对待。
再说,作为华夏航空工业的掌门人,梁卓平自己也希望能快一些搞出跟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航空动力。
过去只是不敢想罢了。
毕竟真要是搞出问题来,第一个背锅的就是他。
现在么……
万一成功了呢?
许久之后,把报告看到最后的丁高恒才总算抬起了头。
“小常啊,在做决定之前,我只有一个问题要问。”
“我估计了一下,这个发动机大会战,恐怕要占到未来几年内对航空动力领域拨款的八成左右,就算考虑到明后两年经费增加,也不会少于六成。”
“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件事情的风险?”
作为总管军工科研生产的科工委主任,丁高恒必须从全局出发看问题。。
华夏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是家底很薄,实在经受不起什么风险,所以容错率是他必须考虑的。
“考虑过。”
“所以我刚刚才说,这这不是在牺牲自己支援兄弟单位,而是互惠互利。”
常浩南郑重地点了点头。
他没有回答诸如有我在肯定不会有风险之类的话。
虽然他自己确实觉得不会出什么问题,但那不是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应该有的态度。
哪怕百分之百确定,也必须严谨负责。
“我会把涡扇10项目分成几个明确的任务模块,每个模块包含一系列相对完善的技术体系,每完成一个小的阶段,参与项目的其它兄弟厂所就可以从中获得系统性的,而非零碎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反哺他们对现有发动机型号的改进工作。”
“虽然整个项目的总投资肯定十分庞大,但实际操作中其实是分阶段投入,看到成果之后再投入下一阶段,而不是一锤子买卖,这样一来,无论是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还是我们的上级单位,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