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军工科技 > 四千二百零九章 极端环境模拟实验室

四千二百零九章 极端环境模拟实验室

走进极端环境模拟实验室的主控大厅,寒气先顺着门缝渗了进来,隔壁舱体正模拟南极科考站的低温环境,玻璃墙上凝结着白霜,屏幕显示舱内温度-52c,湿度15%。?£精+武¢{小±|1说2网`e ?最a¥新.×章a节:更\新/?¢快;.

实验室负责人李工是个皮肤黝黑的中年人,穿着防静电服迎上来,手里的平板实时跳动着各组数据:“吴总,各位专家,现在3号舱正在做新型无人侦察机的极寒抗干扰测试,刚进入第48小时。”

众人凑近观察窗,只见舱内漫天飞雪(实为人工造雪机模拟),风速计红线跳到28米

秒,一台翼展不足两米的无人机正悬停在中央,螺旋桨转动的嗡鸣被风雪切割得断断续续,却始终保持着稳定姿态。

李工点开平板上的参数曲线:“机身用了我们自研的超低温碳纤维,在-60c下仍能保持90%的结构强度。

电池舱是恒温设计,内置的相变材料能把温度稳定在15c±2c,刚才监测到续航比常温测试只衰减了7%。”

周院士指着无人机机腹的传感器阵列:“这是毫米波雷达?在这么大的风雪里,探测精度能保证吗?”

“您问到点子上了。?k¢a/n/s+h.u!w^a?.·c¢o′m?”

李工调出实时回传的图像,屏幕上清晰显示着舱内预设的模拟目标,几辆缩微装甲车模型,坐标误差不超过0.3米。

“我们给雷达加了自适应滤波算法,能自动剔除雪花和强风的干扰信号。

前几天在xj风口做实地测试,沙尘暴能见度不足5米,它照样能识别出3公里外的移动目标。”

汪良工走到另一组控制台前,那里的屏幕正显示着强辐射环境模拟数据:“这是在测什么?

辐射剂量快赶上核污染区了。”

“是新型三防通信设备。”

吴浩接过话头,指着舱内正在工作的电台,继续讲道:“部队在特殊地域执行任务时,通信很容易受辐射干扰。

这套设备的核心部件用了抗辐射芯片,刚才模拟1000戈瑞剂量的伽马射线照射,信号中断时间不超过2秒,自动重启后数据零丢失。”

张副总看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极端环境耐受时长”记录,电磁炮供弹系统72小时沙尘测试、高原供氧设备1000小时低压运行、无人车-40c启动成功率100%,忽然问李工道:“你们这实验室,能模拟多少种极端环境组合?”

“目前有128种基础环境模型,能组合出上万种复杂场景。·s^o¢e.o\.?n^e^t/”

李工调出一张三维环境图谱,接着讲道:“比如‘-50c+暴风雪+强电磁干扰’‘40c高温+高湿度+沙尘暴’,都是根据国内外实战案例还原的。

上个月海军还来委托测试,要模拟深海高压+盐雾腐蚀的环境,给潜艇通信系统做老化实验。”

一位来自航天科工的专家忽然眼睛发亮问道:“你们这低温测试舱的温变速率能到多少?

我们的卫星部件需要在1小时内从-80c升到60c,反复循环500次,找了好几家实验室都达不到精度。”

“我们能做到每分钟3c的线性温变,波动不超过±0.5c。”

李工立刻调出设备参数,讲道:“去年给航天局测过返回舱隔热瓦,就是用的这套系统。

您要是有需求,我们随时能安排联合测试。”

周院士抚着下巴感慨道:“以前总说‘实验室里造不出实战装备’,你们这是把‘实战’搬进了实验室啊。

就拿这无人侦察机来说,在这儿测够1000小时,抵得上在野外试半年,效率太高了。”

“关键是数据积累。”

吴浩补充道:“十年下来,我们攒了近百万组极端环境测试数据,不光能测自己的装备,还能给其他单位提供参考模型。

比如刚才那位专家说的工业冷却塔,要是需要抗高温高湿腐蚀的材料参数,我们这就有现成的数据库。”

张副总看着墙上“极端环境测试合格率”的走势图,从十年前的62%一路攀升到现在的98.7%,忽然笑道:“以前总担心‘纸上谈兵’,现在有了这么较真的实验室,咱们的装备往战场上送,心里才真有底。”

离开实验室时,那位航天科工的专家已经拉着李工交换了联系方式,嘴里念叨着“下周就把部件送过来”。

基地绿化专家则在跟吴浩打听抗辐射植物的测试数据,说想改良城市核废料处理区的绿化方案。

摆渡车重新驶上柏油路,窗外的戈壁依旧烈日炎炎,但众人眼里的光似乎更亮了,这座藏在沙漠里的实验室,不仅在测试装备的极限,更在丈量一个国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