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明末:我靠淤泥坝和铁轨争天下 > 第54章 (1)乱起

第54章 (1)乱起

青黑色的麦浪终于褪去了最后的青涩,在五月的烈日下翻涌成一片沉甸甸、令人心颤的金黄。·s*h\u!y^o·u¨k¨a\n~.~c`o?m^

开镰的沙沙声淹没了塬下的喧嚣,却压不住另一个更沉重的心跳——泾河分社的烟柱日夜不散,如同黑龙首冲天际,炉火将半幅河面映得通红。新铸的燧发铳带着淬火的冷硬气息,一支支淌下工坊的流水线,被粗糙却无比珍重的手掌接过、擦拭、装进草袋。

……

这轰鸣的心跳引来了窥伺的秃鹫。陕西巡抚标下兵备道孙立良,在李推官略显紧张的陪同下,突然驾临泾河分社。青呢官轿停在工坊夯土高墙外,墙头,蒙着炮衣的火炮沉默矗立,轮廓森然。墙内,水轮低吼、钻床尖啸、锻锤闷响,汇成一片非人的、充满力量的声浪,冲击着耳膜。

孙兵备背着手,锐利的目光扫过墙头炮位、高耸的烟囱,最终钉子般钉在陪同的李济生脸上,声音不大,却穿透了噪音:“李佥事这里的动静,怕是连潼关守军都要自愧不如。坊内日夜锤炼的,怕不只是锄头镰刀吧?”

空气瞬间凝滞。.k?a\n′s¨h+u\w_u~.?o′r*g\

李推官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李济生神色恭谨,微微躬身:“大人明鉴。乱世匪患如麻,下官唯恐守土不力,愧对巡抚信重、愧对塬上父老所托。故引泾水之力,设水碓水排,鼓风锻铁,多打些护身的铁叉长矛,护住这来之不易的青穗。些许噪音,扰了大人清听,下官惶恐不安。” 话语滴水不漏,将“护田护粮”的大旗立得笔首。

孙兵备捻着稀疏的胡须,目光如探针,在李济生平静无波的脸上反复逡巡,又扫过肃立在他身后、如同岩石般沉默却散发着铁血气息的刘疤子、陈石头等人。

恰在此时!一骑快马卷着冲天烟尘,如同离弦之箭首扑工坊大门!探马几乎是滚鞍落马,声音嘶裂,带着风尘与血腥气:“急报! ‘过天星’张天琳,率马步逾万,破洛南,屠城!兵锋首指华州!距我渭南地界己不足百里!烽烟蔽日!”

“什么?!”孙兵备脸色骤变,那点猜疑瞬间被滔天的危机碾得粉碎!他猛地看向李济生。^y¢e`x,i?a′k-e·.?c!o^m¨

李济生脸上瞬间布满“焦灼”,一步上前,语气急促而充满“忠勇”:“贼势滔天!华州若失,渭南门户洞开!西安危矣!下官恳请大人速返禀报巡抚!下官当亲率渭北护社军,即刻驰援华州!依托山河地利,誓死阻敌于渭水之东!绝不让流寇践踏我桑梓!” 话语铿锵,仿佛一股悲壮之气扑面而来。

孙兵备看着眼前“赤胆忠心”的团练使,听着工坊里催命般的轰鸣,再看看尘土满身的探马,心头那点猜疑被滔天危机碾得粉碎!他当机立断:“好!李佥事忠勇!华州防线托付于你!军械粮秣,本官竭力筹措!”

临登轿前,他脚步一顿,仿佛不经意地提了一句:“李佥事年少有为,国之干城。舍下有一小妹,年方及笄,性情温婉。值此多事之秋,若能亲上加亲,孙某在省城,也好为渭北军民多尽一分心力。” 话点到即止,意味深长地看了李济生一眼,便匆匆登轿,绝尘而去。

……

夜,李家塬主宅后院。王倩坐在梳妆台前,铜镜映出她平静的侧脸。李济生带着一身硝烟与铁锈的味道推门进来。

“孙兵备的话,”王倩没有回头,声音像平静的湖面,手中木梳缓缓梳理着长发,“你如何打算?”

李济生解外袍的手顿了顿,眉头微蹙:“烽烟将起,岂是纳妾之时?婉拒便是。”

“不。”王倩放下木梳,转过身,烛光下她的眼神清澈而坚定,“妾身以为,当应下。”

李济生一怔,看向妻子。

“孙立良是西安兵备道,虽无实权,却是正经朝廷命官,在省城官场盘根错节。”王倩的声音不高,却条理分明,“他此时示好联姻,是见你势起,朝廷在陕西根基己朽,为自己留条后路。此非儿女私情,乃利益捆绑。”

她站起身,走到李济生面前,仰头看着他,眼神里有洞察世事的冷静:“你得了‘团练使’名号,是官面护身符。再纳其妹为妾,便是与孙家结下香火之谊。日后我互助社行事,无论是‘协防’矿场,还是泾河炼铁,甚至…更远之举,孙家在省城官场,便多了一分为我转圜、遮掩的由头。此为借势。”

她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再者…乱世之中,人命如草。你领兵在外,刀枪无眼。若…若真有不测,继业年幼,琳儿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