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反战游戏竞赛,赢你们我只要一章 > 第150章 焦土政策

第150章 焦土政策

第150章 焦土政策

从6月22日开战仅10天,德国已深入苏联领土300到600公里。^z¨h¢a*o_h/a\o~z^h^a~n,.?c¢o-m-

对于苏联如此庞大的国家,这样的情况同样是无法忍受的。

但更致命的还是明斯克陷落,苏联西方面军30万人被围,已经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还有一个致命点在于,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未立即公开讲话,而是由****莫洛托夫在6月22日宣读宣战声明。

国家风雨飘摇,百姓难免心思动摇。

苏联民间传言斯大林“震惊失措”或“已被架空”,导致士气低迷。

在此关头,斯大林必须站出来,来稳住这个庞大的国家,动员全国人民。

这样才有机会在危急存亡中寻求苏联的出路。

布列斯特要塞已经基本失守,阵亡的清小青在经历过一阵苦痛后,已经重新部署到了莫斯科。

作为预备军士兵,她站在了莫斯科的检阅场上。

观众在她的直播间就能清晰听到斯大林的演讲。

在军官的训斥下,预备队的士兵安静了下来,苏联的旗帜在空中飘荡,斯大林的声音从广播中传出。

“同志们!公民们!兄弟姐妹们!我们的陆海军战士们!我的朋友们!我向你们呼吁!”

“德国从6月22日起背信弃义地进攻我们的祖国,他们撕毁了和平的条约,士兵踩在了我们的土地上,这是关系到苏维埃国家生死存亡的战争。μ天′\禧?$¥小/`:说μ网?# `已±?发¢布3最?新?章£&节D#”

“敌人占领了立陶宛、拉脱维亚、白俄罗斯大片地区……

某些人轻信德军可迅速击败,这种自满必须根除!”

这个时代的大国领导人,很少有不擅长演讲的。

与美术生的激昂煽动,丘吉尔的充满力量和勇气不同,斯大林的演讲低沉,缓慢,但却无比坚定。

在为战争定义为反侵略战争和将初期失利甩锅后,演讲才真正进入了正题。

重要的是如何应对这场战争。

他的答案是总动员。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工厂24小时生产武器,集体农庄优先供应军队。

建立“劳动战线”,妇女儿童参与军工生产。

组织游击战,让德国每走一步都付出代价!苏联庞大的领土和恶劣的环境为游击战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而最后一项指令,却是一项充满争议的指令——“焦土政策”。′?<我={-的]D?书2¢城¢¨ -已¨!发=?布¥?a最?新+?÷章<3~节?_

“必须执行焦土政策!不给敌人留下一台机车、一公斤粮食!”斯大林的声音。

清小青,直播间的观众都用了一段时间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这个时代的人大抵是没有见过焦土的。

焦土政策要求苏军在撤退时摧毁一切可能被德军利用的资源。

将汽车砸坏,将粮食烧掉,将燃油倒入河流,将道路炸断。

只要是能够被德国利用的一切,全部在苏联士兵撤离时毁掉,不让德国在苏联的土地上获得任何补充。

【这是对的呀!德军没有这些补给,战线拉长,只会对德国不利。】

【延缓德军的推进速度,可行!】

【我转投苏联了,苏联抗争到底!】

焦土政策听起来切实有效,但是直播间的观众却没有意识到,这些烧掉的粮食从哪里来。

接到命令的苏联士兵强制征粮后焚烧剩余作物。

这直接导致了导致1941-1942年被占领区大规模饥荒,数百万人饿死。

因为粮食封锁,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人相食现象。

德国 军队虽然会将枪口对准平民,但是他们对准的大多是苏联的斯拉夫人和某个民族的人。

还没有像古代某个大国烧光,杀光,抢光的政策。

一些平民本来是能在战乱中苟活的,但却因此饿死在了冬天。

而斯大林下达这个命令时,也许本就有着强迫所有人进行反抗的含义,向德国释放着宁死不肯投降的信号。

“残酷但有效”

这是朱可夫对这个政策的评价。

伴随着这个政策的实施,在东欧的土地上即将掀起一场残酷指数数倍增长的战争。

斯大林的演讲伴随着“焦土政策”的下达,进入了尾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