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突击,在迪南成功建立桥头堡。
隆美尔指挥坦克在夜间冒着炮火强行驶过一座尚未完全被破坏的铁路桥,极大地加速了突破进程。
在渡河最慢的蒙泰梅地区,也在5月14日依靠空地协同和步兵突击成功渡河。
林逸已经驾驶着轰炸机飞回了机场,开始补充弹药,和进行维护。
三个渡河点相继被突破,德军装甲部队源源不断涌过默兹河。
卡车,火炮也都开始向默兹河对岸转移。
法军后方部队特别是色当方向,在德军坦克和持续不断的空袭下陷入恐慌,出现了毫无秩序的溃退。
法军高层指挥混乱,未能及时调集装甲部队进行反击。
守在林逸直播间,死死盯着地图的观众,一个答案已经浮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德国成了!
他们真的奇袭成功了!
他们从被判断说是不可能成功的阿登地图,进入了法国!
而且只有微小的人数伤亡。
这是大胜!
在看到法军几次零星的反击被德军击退后,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
很大量的观众在点开一位位德军将领的人物介绍,仔细研究了起来。
曼施泰因,隆美尔,古德里安。
在这些人物的图片上,观众们只觉得有着某种光亮,又或是一幅旗帜。
“这就是德国名将?”
很多观众齐齐感叹。
德军能够奇袭成功,无论是制定计划的曼施泰因,还是在前线实时指挥的隆美尔和古德里安都居功甚伟。
装甲集群的集中使用完全契合古德里安的思想。
在他指挥的色当渡河点,德军将精锐装甲师集中在最狭窄、最关键的突破地段,形成了压倒性的局部优势。
在曼施泰因的整体调动下,空地协同达到了典范级别的水平。
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扮演了“飞行炮兵”的角色,对摧毁法军防御工事、压制炮兵、瓦解士气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这是闪电战理论中陆空协同最成功的实践!
除去将领的实力,还有德国普通士兵的勇猛。
成功建立桥头堡,在炮火下快速架桥,为装甲部队过河创造了条件。
德军完全成为一个整体,那些紧张的新兵在一次战斗后彻底融入了德军这个整体。
一些大胆的想法萦绕在观众心中。
德军在红黑白三色的卐字旗照耀下,直入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