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感知能力测试、多任务处理能力测试、高压心理素质评估……
最终,只有不到二十名最具天赋的年轻人,有幸成为了“启明星”的第一批飞行学员。他们的训练基地,就是吃鸡广场。
陈天明经过和系统的一番讨价还价,利用系统权限,在广场内生成了数台与歼20C驾驶舱一模一样的全功能飞行模拟器。
这些未来的天之骄子们,将在这里,从零开始,学习驾驶那架来自未来的神鹰。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成为飞行员,更是要成为未来中国空军的种子和教官。
第二个团队,是“军工专家团队”。
这个团队的负责人,正是对技术充满狂热的刘贵福和善于组织协调的张万和。
陈天明将他从系统里得到的那一整箱、重达上百斤的歼20C全套设计图纸、材料配方和维护手册,毫无保留地交给了他们。
当刘贵福和他的同事们,第一次看到那些画在特殊纸张上、精密到每一个螺丝钉的蓝图时,他们激动得浑身颤抖,仿佛看到了神迹。
这不仅仅是一架飞机的图纸,这是一个完整的、超越时代几十年的现代尖端工业体系的缩影!从冶金、材料学到空气动力学、航空电子……每一个领域都为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们如饥似渴地投入到研究之中,从最基础的零件测绘开始,尝试用现有的设备和材料进行仿制。
虽然步履维艰,但他们的眼中,燃烧着知识与创造的火焰。
他们知道,他们正在亲手铸造这个民族的工业脊梁。
第三个,也是最神秘的团队,是“情报分析与战略研究室”。
这个团队的成员构成极为特殊,他们是从全军和根据地中挑选出的,具备最高文化水平、最强逻辑分析能力和绝对忠诚的情报人员与学者。
他们的任务,是将陈天明这个“活的未来信息库”,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分析和利用。
赵刚被特批,抽调部分时间参与到这个研究室的工作中。他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像一个忠实的史官一样,把他和陈天明相处以来,陈天明有意或无意间透露出的所有关于“未来”的只言片语,哪怕是一个不经意的玩笑,一句对历史事件的感慨,都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
研究室的成员们,则会对这些“碎片化”的未来情报,与他们从各种渠道获取的现实情报进行交叉比对、深度研判。他们试图从中推演出日军、国府乃至整个国际局势的未来走向,为八路军总部提供最精准的战略预警和决策支持。他们就像一群在黑暗中航行的舵手,手握着一张来自未来的、残缺却无比珍贵的航海图。
“启明星”计划,就这样在太行山的深处,悄然启动。 山谷里,飞行模拟器的蜂鸣声,军工厂里车床的转动声,研究室里铅笔在纸上沙沙的划动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属于这个民族科技自强的、雄浑而又静谧的序曲。 没有人知道,这颗在黑暗中悄然升起的“启明星”,将在未来的岁月里,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