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晚清之帝国最强恶少 > 第94章 又被坑了

第94章 又被坑了

防大印,亦是臣亲手所盖,主责自然与他人无关!

臣……自请罚俸三年,捐资黄淮河工,褫夺爵位,以彰上国王道仁恕!”

此言一出,暖阁内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吸气声。

众部堂大佬看向林镇东的眼神都变了——这小子!够狠!也够滑头!

谁都看得出清流帝党是想借机敲打李少荃,削弱其权柄。

打倒虽难,但让他“出血”却是目标。

林镇东这一手“主动担责”,不仅把李鸿藻的攻势硬生生截断,还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勇于担当、顾全大局的忠臣形象!

既保住了李少荃,又堵住了清流的嘴,更在皇帝和众臣面前博了个“有担待”的美名!一石三鸟!

“臣以为,”领班军机大臣,宗人府宗正礼亲王世铎作为后党铁杆,立刻抓住时机声援,“昭毅伯至仁至孝,虽行事偶有鲁莽,然其心可鉴,皆为公忠体国!且其代天巡狩江南,查办苏州米案,革除江南制造局积弊,筹措铁路专款,平息上海钱业恐慌,镇压租界兵灾,扬我国威!

助丝农、茶农纾困解厄!更与领事团签署《关外条约》,力保龙兴之地主权不失!桩桩件件,皆是实打实的功勋!至于《申江工商条约》中所述工业园,虽有争议,然区区西千余亩试验之地,不妨以观后效,不宜因小过而掩大功!”

世铎这番话,条理清晰,功过分明,既肯定了林镇东的功劳,又为外资设厂问题留了余地,深得后党精髓。

“诸卿以为如何?”光绪帝载湉环视群臣,心中早己明了各方盘算。他深知今日只能给李少荃上点眼药,想动其根基绝无可能。

“昭毅伯功大于过,老臣以为当略惩小戒,罚俸足矣!”张之万适时表态,为这场风波定下调子。

“好!”载湉颔首,“昭毅伯纳兰聿,虽有违国体,然念其功勋卓著,且勇于担责,着罚俸三年,所罚之资捐输黄淮河工!其所签署《清日条约》删去长崎租界,以彰上国仁恕,照准用印!”

旨意简洁明了,事端就此平息。

清朝的立法便是如此,皇帝一言可决,无需冗长程序,却也常为外邦诟病其人治色彩,成为列强拒还租界的借口之一。

风波甫定,李少荃立刻抓住时机,抛出酝酿己久的提议,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决断:“老臣惶恐!北洋濒临黄渤海,海岸线绵长,现有北洋舰队实难兼顾周全,疲于奔命!

为拱卫京畿门户,防御日、俄海上觊觎,老臣恳请圣上,择一能臣干将,执掌辽东海防!以东洋赔款为基,筹建渤海舰队,专司渤海防务!”

话音未落,总理衙门大臣、海军衙门大臣奕劻立刻跨步出列,朗声道:“臣附议!臣虽忝掌海军衙门,然于海疆防务,常感力有不逮,战战兢兢!

常言道,举贤不避亲!臣之多罗额驸,昭毅伯纳兰聿,乃武状元出身,熟读兵书韬略,更留洋三载,深谙西洋海陆战法!其一手编练之新军,雄姿己现!

此番签订《关外条约》,力保龙兴之地免遭洋人蚕食,功在社稷!臣以为,昭毅伯乃驻防辽东,编练水陆新军,筹建渤海舰队之不二人选!必能效法西洋,进而超越之!”

“臣附议!”一首沉默的恭亲王奕訢此刻也发声,“关外铁路筹建要务,本由昭毅伯倡议,理应由其一并署理,统筹全局!”

“众卿以为如何?”载湉再次征询。

“臣附议!”

“臣附议!”

这一次,附议之声整齐划一。

帝党清流觉得此举割了李少荃一块肥肉,即辽东海防权,心满意足。

宗室满洲大员则乐见辽东重地脱离汉臣掌控,重归“自己人”手中。

后党汉官如孙毓汶、许庚身等,虽对李少荃权柄受损略感惋惜,但深知此议背后必有太后首肯,此刻也只能从善如流。

“既如此……”载湉刚要下旨,眼角余光瞥见林镇东飞快递来的一个眼色,那眼神中带着一丝急切和提醒。

载湉心领神会,立刻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话锋一转:“李少保公忠体国,劳苦功高,着加恩晋太子太保!至于关外防务及渤海舰队筹建一事,滋事体大,涉及龙兴之地根本,且东洋赔款数额甚巨……朕需与皇太后详议之后,再行定夺!退朝!”

“吾皇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声中,这场充满机锋的御前奏对落下帷幕。

光绪帝婚后虽名义上亲政,但慈禧太后的训政阴影无处不在。

每日御前会议记录需呈其御览,三品以上高官任免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