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毅伯!阔别经年,您气色依然健旺!幸会!幸会!”
伊藤的声音通过精通汉语的书记官林权助流畅传出,带着恰到好处的热情与尊敬。
“伊藤伯爵!”李少荃也伸出微胖的手掌与之相握,那力道不轻不重,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掌控欲。
他脸上堆着笑,然而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眸深处,却闪烁着毫不掩饰的精光与审视。开口第一句话,便是淬了冰的问候:
“不敢当,倒是伊藤阁下风尘仆仆,为国辛劳。听闻贵国内阁……又换了新气象?此番竟是陆军大家山县伯爵出掌内阁。
呵呵,看来贵国天皇陛下,对于军武之道,是愈见看重了呀?颇有穷兵黩武,剑指天下之威势乎?”
话音清晰,回荡在骤然安静下来的码头。
所有随行人员,无论是清方大员还是日方使团,都瞬间屏住了呼吸。
红毯两侧的新军士兵如同雕塑,但空气中无形的弦己瞬间绷紧。
这是赤裸裸的下马威!用最官方的礼仪迎接,却在最公开的场合,用最关切的语气,挑明了清国对日本近期军政格局变动,尤其是陆军元老山县有朋担任首相的深刻警惕!
内阁换届本是常态,但明治维新后军部影响力日增,山县作为陆军元老登顶,在两国因间谍案冲突的敏感时刻,其信号被李少荃敏锐抓住并放大为穷兵黩武的野心。
伊藤博文脸上笑容依旧,心中却己翻起惊涛骇浪!李少荃这话绝非随口一说,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台词!
是要在全世界面前,尤其是众多观礼的西方领事和记者面前,给日本打上一个“好战”的标签!
这是预先设定的谈判基调,是对他此行意图的根本性质疑!他必须立刻、坚定地撇清。
“中堂阁下过虑了!”
伊藤博文立刻回应,声音洪亮而带着一丝“诚恳”的急切,通过翻译清晰地传递,“山县伯爵确为军人出身,然其文武兼资,治国理政之能深得陛下信赖,绝无半点穷兵黩武之念!
帝国睦邻友好之心未改,尤以与上邦大清为最!天皇陛下更嘱我务必代致问候,祈愿两国邦谊万年长青!”
他一边说着,一边微微躬身致意,姿态放得极低。
“呵呵,睦邻友好?但愿如伊藤阁下所言!”
李少荃轻笑两声,并未深究,但言语间的锋棱并未全然收起。
他顺势为伊藤介绍了身后的两位重量级人物:“来,为阁下引见。这位是两江总督刘岘庄,这位是湖广总督张香涛。”
“久仰二位总督大人威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尊颜,实乃三生之幸!真乃大中华之定海神柱,社稷干城!天朝有二位栋梁坐镇,国运昌隆可期!”
伊藤博文立刻转身,以夸张的热情与刘、张二人一一握手,并深深鞠躬行礼,态度谦卑到了极点,仿佛发自内心的敬仰。
他的动作、语言乃至脸上的细微表情,都完美演绎了一个面对强大上邦使节的“小国”重臣应有的谦恭与惶恐。
若不是林镇东提前给他们科普过日本近代“学习与扩张”、“谦卑与野心并存”的复杂民族性,以及对伊藤本人工于心计、善用权谋的评价,真可能被这副虔诚的姿态所蒙蔽。
不过,眼前这三位柱石,哪一个不是在宦海沉浮中见惯风浪、炼成精的老狐狸?心中自有定论,面上的礼仪滴水不漏。
短暂寒暄后,双方庞大的随行团队汇入队列。
李少荃一方:心腹幕僚、清流清议干将张佩纶早己被召至上海;精通外交律法、熟悉日方的才子罗丰禄、伍文爵,英国伦敦大律师出身;刘岘庄首席智囊沈瑜庆乃是沈葆桢西子,精通多国语言的文胆郑孝胥;
张香涛倚重的怪才辜鸿铭精通九国语言,学贯中西,老成练达的洋务派中坚赵凤昌等人,可谓是济济一堂。
伊藤博文一方,其心腹智囊伊东巳代治精通律政、明治宪法之父井上毅、背景深厚且开明的西园寺公望是明治天皇的发小、担任翻译并负实际沟通重任的秘书官林权助。
双方阵容皆一时之选,一场文韬武略的大博弈己悄然拉开序幕。
伊藤博文走在红毯上,目光扫过肃立如雕塑的新军士兵,又望向不远处的和平饭店,心中疑窦丛生:
“中堂阁下,听闻您新近觅得一位人中龙凤的佳婿,不仅青年才俊,更是陛下钦差、沪上重臣?如此盛事,又逢今日国事重托,不知……”
他恰到好处地停顿,满脸关切。
“哦,你说他啊?”
李少荃打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