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明白了刚才喧哗的原因。
锦衣卫一次次奋不顾身救自己,并不是所谓的忠君爱国之心,更多的还是前途和银子。
之前自己一心想回去,可以不理会众人的情绪。
毕竟自己真要回去了,他们再有怨怼之心,那也是朱厚照的事。
朱厚照欠下的人情不还,与我朱寿何干?
可如今不一样了,既然自己回不去了,就不能让这些人再生怨恨,要不然以后自己真遇到困难了,谁还愿意为自己奋不顾身?
“锦衣卫众人这几日跟着朕,不计个人安危,数次救朕于危难,着实辛苦,大伴,去内帑支取银两,给每人赏赐一百两。”
锦衣卫听到有赏赐,眉宇间隐藏的阴云瞬间消失不见。
王岳看着近三百人的锦衣卫,心中泛起了嘀咕。
一个一百两,这三百人,就是三万两啊!
王岳走到朱厚照寿面前,低声说道:“陛下,如今内帑空空如也,哪里还能拿出这么多银子?
陛下可能忘了,先帝的陵墓都是东拼西凑,才勉强竣工。
陛下登基时,按照常例要赏赐大臣,可太仓库根本没有余钱,到最后,还是内阁几位阁老上书请免,这件事这才作吧。
前些时日。陛下大婚的花费也是一降再降。”
残存不全的记忆,在朱厚照的脑海中,缓缓浮现。
太仓无钱,内阁几人上书,
今府库空虚,加以强寇,在边军需方急……臣等受遗辅政,当与国同忧,岂可独受厚赏。
千里当官只为财,能让这些文官,自动放弃赏赐,可见大明朝财力己经恶化到何种程度?
“先帝真是给朕留了一个烂摊子。”
“陛下可不兴这么说,陛下谦和虚心,宽仁待人,乃是少有的明君,如今朝中都在赞誉,先帝在时,本朝呈现了中兴之象。”
弘治中兴?
我信你个鬼!
谁见过一穷二白,国无余财的中兴盛况?
藏富于民,别逗了? 朱厚照虽然对历史了解不多,可也知道基本上的规律。
在朱厚照看来,这个世上只有两种模式,要么藏富于国,要么藏富于官。
在这片土地上,哪有真正的藏富于民,不过后世学者无脑鼓吹罢了。
“赏赐朕己经说出口了,不能食言,至于银两如何发放到锦衣卫手中,你自己想办法。”
“陛下,这……”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你不会告诉朕,你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又是东厂督主,连区区几万两银子,都无法凑齐吧。”
王岳心中有些委屈,面上却不动声色。
“陛下,每人一百两的银子,是不是有些多,如今一个县令一年的俸禄,才只有西十多两。”
朱厚照看了王岳一眼,淡淡说道:“咱们大明朝的官,什么时候靠俸禄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