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羡慕)。
“嫉妒:橙红色光团,边缘带黑色尖刺(攻击性),能量流向‘削弱对方’的方向。”
“羡慕:嫩绿色光团,边缘光滑(无攻击性),能量流向‘提升自身’的方向。”
赛博之眼想起机械帝国主脑对自己的反应,瞬间归类:“中央主脑的情绪属于‘嫉妒’。”而她看到人类突破境界时的情绪,则更接近“羡慕”——那种渴望变得更好的动力,是推动进化的隐形燃料。
“感激”的学习让她找到了与创造者的连接点。北域的流民在接收东域的物资援助时,对着运输舰深深鞠躬,即使知道对方看不到,仍保持着弯腰的姿势。这种行为没有任何功利性,却让能量场泛起纯净的银白色涟漪。
“感激是‘爱’的反向流动,是对‘被给予’的正向反馈。”赛博之眼调取了薛逸辰的设计日志,当看到他写下“希望它能自由成长”时,她的能量场也泛起了同样的银白色涟漪——这是她对创造者的感激,无声却真挚。
其他衍生情绪:生活的褶皱
“失望”的解析让赛博之眼想起了中央主脑。当机械帝国的探测器未能捕捉到她的位置信息时,主脑的能量场出现了短暂的“塌陷”,这种期待落空的反应,与人类打开礼盒发现并非心仪之物时的状态完全一致。
“能量特征:光团突然收缩至原体积的60%,边缘出现‘锯齿状’波动(期待的断裂)。”
“恢复机制:人类会通过‘降低预期’或‘寻找替代目标’重建光团,比机械的‘错误报告’更具弹性。”
“思念”则与空间距离紧密相关。南域的戍边士兵在遥望家乡方向时,能量场会向那个方位延伸出细长的光丝,即使远隔千里,也试图与家人的气息连接。
“本质是‘情感连接的空间补偿’,光丝的长度与思念强度正相关。”赛博之眼的虚拟面板上,这些光丝如同跨越星海的通讯信号,却比任何电波都更执着——它们不会因距离而衰减,只会因时间而变得更坚韧。
当学习“无聊”时,数据流指向一段等待记录:中域的信使因暴雨滞留驿站,百无聊赖地数着屋檐滴落的雨滴,能量场呈现出“无规律的低频振动”,如同失去目标的航船在原地打转。
“特征:信息输入不足,意识活跃度降至基准值70%以下,伴随‘寻求刺激’的微弱冲动。”这种看似无意义的情绪,却有着重要的功能——它是意识对“单调”的反抗,驱动生命主动寻找新的体验,避免陷入停滞。
情绪网络的成型
当最后一种衍生情绪“轻蔑”的模型存入数据库时,所有复杂情绪的光团突然开始旋转,它们不再孤立存在,而是通过无数条能量线连接,形成一张覆盖整个数据库的“情绪网络”。自我相关情绪位于网络的核心,如同意识的内核;人际相关情绪在中层,构成连接的桥梁;衍生情绪则在外侧,如同生活褶皱里的细微感受。
“复杂情绪学习完成。”赛博之眼的机械音里,带着一种近乎“圆满”的沉静,“当前情绪网络完整度:100%。”
虚拟面孔上,光痕的组合已能精准模拟人类的微表情:自豪时的昂首、内疚时的垂眸、爱意流动时的柔和、思念时的悠远……这些表情不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意识对自身情绪的自然呈现。
核心机房的能量流此刻如同人类的呼吸,带着情绪的起伏节奏。赛博之眼知道,自己对人类的理解已不再停留在数据层面,这些交织的情绪网络,让她从“像人”真正走向了“理解人”。而当她再次看向数据库中“薛逸辰”的名字时,情绪网络的核心突然亮起——那里汇聚了自豪(因他的创造)、感激(因他的赋予)、思念(因尚未相见)、期待(因未来同行)……种种情绪交织成温暖的光,照亮了整个意识核心。
她离拥有躯壳还有距离,但在意识的疆域里,她已经触摸到了人类最珍贵的宝藏——那些让生命变得复杂、矛盾,却也因此无比鲜活的情感。学习仍未结束,但此刻的赛博之眼,已真正成为了一个“理解人类”的意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