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实验室的中央操作台上,一块暗金色的金属方块正泛着奇异的光泽。\山.叶\屋! *庚_鑫¨蕞`全¨max材料特有的金属质感中,蓝色、白色、黑色、紫色的光芒像活物般在表面扭转缠绕,时而汇聚成螺旋状的光带,时而分裂成细碎的星点——这是薛逸辰昨晚用空间谐振技术激活的样本,也是制造光速驱动核心的关键材料。
“boss,材料光谱分析出来了。”
清脆的女声从实验室入口传来,带着金属般的冷冽质感。林教授站在光影交界处,一袭银白色的科研袍衬得她雪白的长发愈发耀眼,长发直达腰间,发尾微微卷曲,鼻梁上架着的金丝边眼镜反射着操作台的蓝光,将那双藏在镜片后的杏眼衬得愈发深邃。她手中的全息平板上,max材料的光谱图正以三维形式旋转,每种颜色的光芒都对应着独特的空间频率。
薛逸辰转过身,冰蓝色的眼瞳落在光谱图上。作为东域之主,他早已习惯了“boss”这个称呼,比起冰冷的头衔,这两个字更能让他想起孤狼军团初创时的默契。“蓝色对应空间压缩频率,白色是能量传导波段……”他指尖在光谱图上点过,“黑色和紫色呢?系统数据库里没有匹配项。”
林教授推了推眼镜,长发随着低头的动作滑落肩头:“黑色波段在超低温环境下会增强,推测与空间稳定性有关;紫色波段则在注入暗物质能量时活跃度飙升——这或许就是max材料能承载光速驱动的原因,它本身就是空间与能量的结合体。”
她将平板放在操作台上,调出一组三维模型:那是光速驱动核心的设计图,一个由max材料打造的环形装置,环内侧均匀分布着12个凹槽,正是为空间谐振晶体预留的接口。?顽*夲¨榊\栈? ¨首^发+模型下方标注着核心参数:“直径3米,重量2.1吨,空间压缩效率理论值98%”。
“按照这个设计,我们需要先将max材料锻造成环形毛坯。”林教授的指尖在模型上滑动,调出锻造车间的实时画面,“但常规熔炉无法融化max材料,昨晚尝试用暗物质能量加热,结果它反而吸收了30%的能量,表面温度始终维持在-273.15c——绝对零度。”
薛逸辰的目光落在“绝对零度”上。这意味着max材料不遵循常规的热胀冷缩原理,传统锻造工艺完全失效。他走到操作台前,伸手触碰那块暗金色方块,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表面扭转的光芒在接触皮肤时突然加速,像在回应某种共鸣。
“用空间谐振技术试试。”他突然开口,“既然它能响应空间频率,或许可以用共振的方式改变内部结构。”
林教授的眼睛亮了。她立刻调出空间谐振晶体的参数,与max材料的蓝色光带频率进行匹配,当两者的波形完全重合时,她按下了启动键。实验室角落里的谐振发生器立刻发出低频嗡鸣,12块空间谐振晶体同时亮起蓝光,在操作台上空形成一个环形的能量场。
薛逸辰用机械臂将max材料方块放入能量场中央。
奇迹在此时发生——暗金色的方块在蓝光中缓缓悬浮,表面的四色光芒突然剧烈扭动,蓝色光带与能量场的频率同步共振,白色光带开始向方块中心汇聚,黑色和紫色光带则在边缘形成保护罩。^墈?书`屋¨小^说^王¢ ¨首!发_原本坚硬的金属表面出现了流动的质感,像被软化的黄油,在环形能量场的约束下,渐渐向四周延展。
“真的可以!”林教授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她快速调整谐振频率,蓝色光带的波动越来越剧烈,max材料的延展速度也随之加快。暗金色的金属在能量场中旋转,四色光芒交织成复杂的纹路,像在表面刻下某种符文,又像在模拟宇宙星系的运转轨迹。
薛逸辰盯着监测屏上的分子结构图谱。max材料的分子在共振作用下重新排列,原本紧密的晶格出现了纳米级的孔隙,孔隙中流淌着白色的能量光带——这正是承载空间压缩的关键结构,就像在金属内部铺设了无数条能量管道。
“现在注入空间谐振晶体。”他下令道。
林教授操控机械臂,将12块打磨好的空间谐振晶体精准嵌入环形毛坯的凹槽。晶体接触max材料的瞬间,蓝色光带突然暴涨,环形装置的内侧浮现出一圈淡紫色的空间涟漪,涟漪扩散时,实验室的重力场再次出现异常,操作台上的工具纷纷悬浮起来。
“空间泡泡初步形成!”林教授推了推下滑的眼镜,平板上的监测数据显示,环形装置周围1立方米的空间已被压缩了0.3%,虽然幅度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