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言情

繁体版 简体版
三三言情 > 蓝星1946:系统崛起称霸天下 > 第95章 香江新纪元

第95章 香江新纪元

一、 经济峰会:数字背后的脉动

1959年12月31日,香港年终经济峰会。-零-点+墈·书- -庚′芯?醉?快¨

维多利亚港的海风带着咸湿与活力,吹拂着会议中心巨大的落地窗。石松站在聚光灯下,身形挺拔,背后占据整面墙的电子显示屏(在当时绝对是尖端科技)正以令人炫目的速度滚动着耀眼的金色数据:

房地产:石氏地产旗舰项目“浅水湾国际社区”均价己飙升至3000港元/平方尺,较开盘价暴涨300%,一房难求! 屏幕上适时闪过浅水湾碧海蓝天映衬下摩登公寓的效果图,以及西装革履的经纪人在售楼处被汹涌人潮包围的现场照片。

外资涌入:中环核心区,石氏旗下刚刚落成的“帝汶金融中心”大厦灯火通明,气派非凡。 屏幕画面切换,清晰显示出大厦入口处悬挂着崭新的铭牌:渣打银行 (The Chartered Bank)、汇丰银行 (Hongkong &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美国银行 (Bank of America)。画面下方小字滚动:“首批十五家国际金融机构完成签约入驻,租赁率达98%”。 镜头拉远,可见码头边停靠着悬挂星条旗和米字旗的远洋邮轮,暗示着资本正跨海而来。

电子工业:石氏电子厂(Shi's Eleics Factory)年度报告:晶体管收音机产量突破50万台! 屏幕上展示着流水线上工人们熟练组装着最新款“维港之声”牌收音机的场景,锃亮的金属外壳反射着灯光。紧接着画面切换成堆积如山的订单文件特写,旁边一个醒目的红色箭头标注:“订单排期己至1961年第三季度,涵盖欧美、东南亚市场。”

玩具制造:香港塑胶玩具年度出口总额达1.2亿港元! 屏幕上对比柱状图清晰显示,代表香港的蓝色柱体首次、且以显著优势超越了代表日本的红色柱体,下方标注:“亚洲塑胶玩具出口龙头易主!”

石松的目光扫过台下济济一堂的商界巨贾、政府要员和外国代表,嘴角扬起自信的弧度。他从容地从西装内袋中取出一个约莫八寸高、穿着粉色蕾丝裙的塑胶洋娃娃(芭比娃娃)。/薪\完*夲¢鉮!戦_ *哽·新_嶵·快-他轻轻转动娃娃背后的发条,然后将其举高。

“诸位请看,这不仅是一个玩具!”石松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传递,“这是我们香港制造的智慧结晶!”话音未落,娃娃小巧的嘴巴张开,一串清脆悦耳、带着些许电子质感的歌声流淌出来,正是金嗓子周璇那首脍炙人口的《夜上海》。歌声在安静的会场中格外清晰,充满了魔幻的现代感。

短暂的寂静后,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夹杂着惊叹与笑声。闪光灯此起彼伏,记录下这象征香港工业创意与市场嗅觉完美结合的时刻。

二、 城市新生:石硖尾的蜕变

九龙,石硖尾徙置区。

曾经那片被1953年圣诞夜那场吞噬五万家园的大火化为焦土的难民营,如今己被一片崭新、整齐划一的七层高H型混凝土大厦群取代。灰白色的外墙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朴素却坚固。穿着白色护士制服、臂弯挎着药箱的阿英,正带着一支精干的医疗队,挨家挨户进行新住户的健康登记和基础检查。

独立卫浴的惊喜: 推开一户新家的门,年轻的母亲正兴奋地向邻居展示她家那个小小的、贴着白色瓷砖的独立卫生间。“阿美姑娘快看!水龙头一拧就有水,还是热的!不用再摸黑去挤公厕排队了!”她的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尊严。这“全港首创”的配置,对习惯了板间房和公共水喉的底层市民而言,无异于一步跨入了现代生活。

天台上的希望: 走上开阔的天台,琅琅的读书声随风飘荡。由慈善机构和石氏基金会资助的“天台小学”正在上课。几十个穿着整洁但朴素校服的孩子,坐在简易课桌前,仰着小脸,跟着年轻的教师大声朗读课文。阳光洒在他们专注的脸上,知识的种子正在这片曾经绝望的土地上萌芽。

楼下新开设的小工坊里,气氛热烈。几台崭新的“胜家”牌电动缝纫机(Singer Sewing Mae)发出轻快而稳定的“哒哒”声。主妇们围坐在一起,手法熟练地将各色花布裁剪、缝合,制作成款式简单的成衣、手袋。小工坊负责人正拿着订单本核对:“这批童装下礼拜要交到中环的百货公司,大家加把劲!”

老手艺人的泪光: 角落里,须发皆白的老裁缝王伯,布满老茧的手指带着敬畏,轻轻抚摸着其中一台缝纫机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