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分散研究,岂不是浪费国家资源,也让老百姓多挨饿一天。
据我所知,土豆和红薯对土地要求不高,尤其是红薯,产量极高,既能当主食又能做副食。”
李老反驳道:“可我们目前红薯的产量一千多斤,己经还算可以了。”
秦歌摆了摆手,说道:“李老,据我所知,只要选种、管理、施肥得当,病虫害防治到位。
红薯亩产应该能达到五六千斤,有些土地甚至能达到七八千斤。”
老者们面面相觑,其中一位转笔的老者,不自觉把笔捏得咯吱作响。
问道:“秦歌同志,你所言当真?”
秦歌点点头:“绝无虚假。”
这时,戴眼镜的小伙子举起手。钱部长瞪了他一眼,秦歌看看钱部长。
又看看小年轻,说道:“这位研究所的同志,你有话就讲。”
“秦歌同志,我是研究所红薯基地的负责人,目前就我一人,我姓钱,叫钱涛。”
钱涛说道,“我刚才听秦歌同志所说,其实和我预估的研究成果差不多。”
专家们纷纷看向钱涛,李老说道:“小钱,这么重要的事,你怎么没汇报?”
钱涛无奈道:“李老,这只是我的预估,还没真正试验过。”
李老:“要是试验结果真如秦歌同志所说,一旦成功,那确实能极大地解决国家粮食问题。
虽说不能让大家吃得多么丰盛,但至少能避免饿死人的情况发生。”
众人纷纷点头。李老起身,态度诚恳地对秦歌说:“秦歌同志,刚才是我太固执了。
你放心,我们几个老家伙回去后,会协助小钱完成红薯研究,争取早日把成果惠及全国。”
说罢,几位老专家收拾好笔记,簇拥着钱涛,“走,小钱,咱们回试验基地,我要看看你最近的成果。”
几位科研人员风风火火地离开了。钱部长微笑着看向秦歌。
说道:“秦歌同志,你还说自己对粮食领域没研究?”
秦歌刚要开口,就被钱部长打断:“好了,你要是想谦虚,那就继续谦虚吧。”
秦歌疑惑地问道:“钱科长,那个钱涛……”
钱部长接过话茬:“没错,他是我那不成器的儿子。”
尽管秦歌之前有所怀疑,但从钱部长口中得到证实,还是感到颇为惊讶。
秦歌说道:“钱部长,钱涛同志年少有为啊。要是能得到这几位专家的共同指导,日后前途不可限量。”
钱部长点点头,神情中满是期许:“希望他能虚心向专家们请教,可别取得一点成果就沾沾自喜。”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便各自回家。一路上,秦歌带着叶姨,心情格外愉快。
毕竟今天他成功忽悠了几位老专家,只是心里默默希望,后续别再出现需要这般应对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