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应该己经长大成人了吧?不知道他会不会像原著中那样,成为明教教主,最后带着赵敏隐居蒙古。
"算了,不去看戏了。"玉婵摇摇头,"怪可怜的。"
日子一天天过去,江湖上关于"白衣仙子"的传说却愈演愈烈。有人说她一剑断倚天,有人说她一招败少林,还有人说她美得不似凡人。六大派和明教都派出了探子,西处打探她的下落。
这一日,几个形迹可疑的人来到杭州,在茶楼酒肆间打听"一个很美的女子"的下落。他们问遍了西湖边的船夫和商贩,得到的答案却各不相同。
"那位仙子啊,"一个老船夫摸着胡子说,"前天晚上我看到她踏着月光飞走了,就像传说中的嫦娥一样!"
卖糖人的小贩却信誓旦旦:"不对不对,我亲眼看见她坐着一艘大船出海了,那船可气派了,比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还大!"
更离奇的是客栈掌柜的说法:"那位姑娘?她昨晚还在我们店里吃饭呢!点了一桌子的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吃得可香了。今早结账时还夸我们的菜做得好。"
这些互相矛盾的说法让探子们一头雾水。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见证者说的都是实话——以玉婵的武功,一夜之间往返于杭州和东海,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最终,没有人找到玉婵的真正下落。她就像一阵风,来了又去,只留下无数传说在江湖上流传。
有人说在昆仑山巅看到过她的身影,有人说在东海之滨听过她的笛声,还有人说她早己破碎虚空,去了另一个世界。但无论如何,从那以后,再没有人真正见过这位神秘的白衣女子。
而在某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杭州西湖边的小院里,玉婵正悠闲地泡着一壶龙井。茶香袅袅中,她取出一支玉笛,轻轻吹奏起来。笛声悠扬,飘过湖面,惊起一群白鹭。
曲终,她放下玉笛,望着远处的雷峰塔,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该走了。"她轻声说道。
一阵清风吹过,院中的花瓣纷纷扬扬。当风停时,院中己空无一人,只有石桌上的茶杯还冒着淡淡的热气,证明这里曾经有人停留。
而在千里之外的某个山谷中,一个新的故事正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