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土豆下来以后,就不吃大锅饭了,各家各户自己开火。.k?a\n′s¨h+u\w_u~.?o′r*g\我们会给各家各户一定的口粮,按照劳动记下的工分发放工资。剩下的土地,等三天假期过后再开垦。
苏雨荷给村长一些白菜、萝卜、胡萝卜种子,让他留一半集体种植,剩下的一半发给村民们;又发放了芸豆、茄子、黄瓜、小葱、香菜等种子。
一切安排好后,苏雨荷也想休息几天。这几天,她经常去临近的几个府城,在那里购买了不少猪下货,回来后都冻在冰窖里储备起来,留做不时之需。
他们府城的熟食铺子生意非常好,有的人眼热,也开了一家熟食店铺。只不过对方的口味做得不好,但因为来货便宜,买卖也能维持下去。
马上就进入夏季了,有的人家因食品不好储存可能就要关张。为了不耽误生意,苏雨荷备齐了两个多月的货物。现在店铺每天都有80 - 100两进账,盖完房子后的这两个多月没有什么开支,挣的都是利润。
这几天,弟弟妹妹还张罗要开武馆。山庄里的孩子们想学武功,府城也有不少人家的少爷到熟食店认师傅。-看/书·屋/小*说-网′ ?更·新/最!快~一开始,山庄只是搪塞他们一下,没想到一群孩子们真的练起功夫来,现在马步扎得很结实。
现在每隔几天,苏雨林就要下山教他们一次。这事不仅小孩子们学习,14 - 16岁的大男孩们也想参加。
苏雨荷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在山脚下——也就是和王伯伯他们见面的地方,建设一座庄园。这里地势比较高,可以建一座背对着大山的庄园大院,最主要还能把山下的那个山洞盖在院子里。
她按照前世的记忆,画出一个三进的院子。为了安全,高垒院墙,后门首通大山,上面就是他们的山洞;两面院墙正好堵住进山的道路,大有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感觉,想到山上去,就得走进他们的院子,从后门上山,也就是把进山的道路卡死了。因为这座大山也归他们所有,姐弟三人一人一进院子。头一进院子正房五间,三个卧室、一个衣帽间、一个卫生间。一进院子比一进院子高,高低错落有致,站在最上面那座房子门外,能看见前两个院子的来人,两边是走廊,分别带有下人房。′三,叶*屋+ ^免·费¢阅.读+
画好了图纸拿给大家看,三人看后都说好。苏雨荷告诉他们,等房子建完后,在边上再建一所学堂,到时请几个夫子过来教书,庄子上的孩子和雨林、雨娟就不用去府城读书了,雨林可以在业余时间教大家武术。
现在取材也方便,左面是原始森林,右面是青石板。雨荷村里又有两个现成的石匠,给他们俩配备几个力气大的壮汉做助手,先打造建房的基石,再打造大门石墙。雨荷村人才济济,有石匠,还有木匠,因为原先村子里就有一伙出门建房子的工匠。老工匠姓张,逃荒那年去世了,他的儿子张大力也能带领建筑队,还会看图纸,并且比他爹更能接受新生事物。
苏雨荷把图纸拿给他看,张工匠看后大加赞赏,说这是他看过最好的设计图纸,诧异的问道:“这是哪个高手绘制的图纸?”苏雨荷笑而不语。他哪里知道,眼前的这位就是现代社会设计学院毕业的高材生?
苏雨荷让张工匠计算一下,去掉木料和石材,需要多少银两。张工匠很快就计算出来,需要2300两,算上工钱也超不过2600两。苏雨荷一看,这个完全能够接受。
她又找来木匠,询问建房子用什么木料最好,木匠回答是用杉木和楠木。苏雨荷点点头,认为他很是内行。就这样,建房的工匠定了下来。
这次建造雨荷村的房屋,看工人们砍伐树木再运回来,费时又费力,还动用了很多工人往外搬运。想起这件事儿,4个人在山上就议论起来。
“雨荷,你跟木匠师傅问问,应该选用多粗的木材,回来我们4个人再研究怎么办。”秦子墨说道。
晚上,苏雨荷告诉大家,需要50根杉木或者楠木。早晨,大家来到东山,看着眼前的林子,里面就是一片杉树。大家带着工具,跳下去查看一番,这里的树木粗细正好,选了50多棵杉木。
在林子边上挑选了一棵杉树,苏雨林举着大板斧,几斧子砍下去。苏雨荷让他散开,自己试着推一下,这棵树就倒了。紧接着,秦子墨又砍了一棵,苏雨林自己就把树推倒了。就这样,试着砍伐两棵树,没有费多大力气。
现在他们4人个个力大如牛,4个人轮流抡起板斧,砍伐50多棵树,对他们来说真的不成问题,何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