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秋月想着家里灶上的拐枣糖,怕大闺女在家忙不过来,她心里有些着急,赶着上了礼回去。
她可没有心思,去瞧刘氏家的新姑爷。
“要上礼的都来这边。”
褚秋月正在寻上礼的地方,便瞧到刘氏张罗人去了里正坐的那桌。
她急忙赶着走过去,站在七八位村民后面排队上礼。
褚秋月不知道的是,从她进入老褚家里院子里,刘氏和闫老太就有意无意的盯着她。
“赵婶子家粗布一块。”
“李小娥家黑棉布一块。”
“大牛家铜板十五个.......”
里正记住礼单,一边有人唱贺着礼单。
一旁站着的刘氏,听着脸色越来越难看。
她们家闺女嫁人,都上礼的什么东西,一点值银子的都没有。
刘氏在心里不悦着,但她也没有法子。
上礼这种事情,本来就是礼尚往来。
平日里,她送去出啥,回礼也是相对应的。
刘氏强忍着怒气,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褚秋月身上。
在怎么说,褚秋月也是玉丫头的亲姑姑,她家又发了家有的事银子。
作为玉丫头的姑姑,添妆肯定是不能少的。
刘氏眯着眸子,迎接着来老褚家的村民。
一双眼睛在褚秋月腰间,放荷包处瞧着。
可褚秋月的腰间,并没有鼓起的地方。
瞧着不像是,带着银锭子过来的。
刘氏不死心把目光停留在,褚秋月胳膊肘里夹着的红棉布上。
孩子她姑会不会,是拿着银票过来的!
刘氏想着美事,褚秋月和她关系不好,可跟玉丫头挨不着。
老三家两个闺女,头上戴的蝴蝶银钗,刘氏套过五岁褚星荷的话。
两个人的银钗,都是褚清宁在晋州府给偷偷买的。
再说了,褚栀意和褚星荷都没有到嫁人年纪,褚秋月便给她们花了这笔银子。
今天出褚小玉嫁人,这么大的事情。褚秋月在小气,也会添妆个十几二十两银子吧。
刘氏正想着,褚秋月依然排队上礼到了里正的跟前。
闫老太这时候,也按耐不住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