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同时,北极熊国的情报船"红海鸥号"上,资深军事专家科洛索夫上校正通过望远镜观察着远处海面上那个逐渐清晰的庞然大物。
"不可能......"他喃喃自语,随后猛地转向身旁的年轻军官,"记录!所有数据都给我记录下来!这东西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我们认知的挑战!"
随着"鲲鹏"的靠近,所有观察者都陷入了一种近乎宗教般的震撼状态。那是一个流线型的巨大平台,银灰色的外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整体长度目测超过150米,宽约50米,但高度却异常的低——几乎贴着海面。更令人费解的是,它没有明显的推进装置,没有螺旋桨,没有喷射口,却能平稳地在海面上行进。
"鲲鹏"以极慢的速度行驶着,仿佛是在故意展示自己的雄姿,让所有观察者有充足的时间记录每一个细节。
李明远站在"鲲鹏"的指挥舱内,通过先进的监测系统,他能清楚地"看到"西周所有的侦察活动。屏幕上显示着至少九艘表面船只,三艘潜艇,两架高空侦察机的位置。
"这阵仗,真够大的。"李明远笑着对身旁的技术官员说,"看来我们的小小邀请函很受欢迎啊。"
"李总工,我们要保持这个速度多久?"技术官员问道。
李明远看了眼手表:"再让他们看二十分钟,够他们拍够照片,量够尺寸,录够视频了。"
此时,各国情报船上的仪器都在疯狂运转,收集着关于"鲲鹏"的每一项数据。
星条国"海洋学者号"上,工程师詹姆斯正对着测量结果首摇头:"这不可能!按照这个尺寸和结构,常规材料根本无法支撑它自身的重量!它的外壳到底是什么材料?"